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子衿讲座”系列第80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11-04

2024年10月31日下午,浙江大学“子衿讲座”系列第80期暨“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28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岛屿写作——以鲁滨逊神话的重写和洪堡的旅行书写为例”为主题,主讲人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海燕教授,主持人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永强副教授。

在讲座伊始,任老师先是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研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动因和契机,并介绍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洪堡跨学科研究中心,还给在座同学分发了精心准备的相关资料。

紧接着,任老师在德勒兹的大陆性岛屿和海洋性岛屿的区分启发下,将笛福的荒岛视为海洋性岛屿的代表,而亚历山大·冯·洪堡所跨越的大陆则视为放大版的岛屿,大陆性岛屿。这些看似关联松散的岛屿所构成的群岛,在跨区域的、历史的维度,成为现代“世界”的另一种表述。

讲座从身为神话的鲁滨逊故事开始,任老师提出鲁滨逊的岛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世外海岛,它的价值在于入世性,在于与现代文明看似隔绝实则紧密的关联。因而,他的荒岛提供了一个实验场,好的生活的实验场。她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历史背景和文学史背景。在此期间,任老师还详细讲述了“加速全球化”这一概念。她指出,倘若以流动性为标志来界定全球化的话,那么全球化就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而是自古有之,但作为概念的“全球化”,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逐渐受到重视。随后,任老师指出,在西方文学界,鲁滨逊已经成为一种神话。然而,此处的“神话”不是世俗所理解的古希腊神话,而是一种宏大叙事,其中承载的许多价值被视为真理,成为世人理解启蒙现代性的一个切口。

任老师以法国作家图尼埃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南非作家库切的《福》和沃尔科特的《克鲁索的岛》为例,通过对这三部文学作品的详细阐释,向听众们深刻剖析了这三部作品对鲁滨逊神话的重写,从而带领大家一起领悟这些叙事是如何从多重角度思考“美好生活”与生存的概念。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任老师正式引入本次讲座的另一个重心——亚历山大·冯·洪堡。任老师先是向大家介绍了亚历山大·冯·洪堡,并指出在当今这个文科遭遇重大危机的时期,重回洪堡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能丰富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此外,任老师还指出洪堡的游记并不是单纯的科学考察,更是美学体验。他还绘制了一个自然之图,第一次把自然视为全球性的力量,世界视为一种复杂的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蕴藏着一种整体性思维。这种整体性思维也蕴含在洪堡的“岛屿式写作”之中,其文本的各个部分虽独立却相互联系,反映了世界的复杂性。

任老师内容充实、生动有趣的讲座激起了在座师生的讨论热情。主持人刘永强副教授以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现场讨论氛围热烈,同学们皆表示受益匪浅。


/图:陈子轩

外国语学院子衿学社

德国学研究所、德国文化研究所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