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5金9银16铜!点赞浙大学子!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4-12-16


129日,2024“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央广播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教育台、人民网等多家权威媒体的广泛报道。

大赛设立英语组、多语种组和国际中文组三大组别,覆盖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国语和国际中文11个语种。比赛历经校赛、省赛、国赛三个赛段,吸引了来自全国1319所院校的690325名学生参赛。在大赛中,浙江大学参赛选手表现出色,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共斩获2项亚军(金奖)、1项季军(金奖)、2项金奖、9项银奖和16项铜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因成绩突出,浙江大学荣膺“优秀组织奖”。




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项旨在全面考查当代大学生国际传播综合能力。赛题内容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要话题,考查形式包括阅读、写作、翻译和演讲。在朱晓宇、方富民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浙江大学表现优异:外国语学院的童天琦荣获全国季军,竺可桢学院的查嘉宁和外国语学院的熊嘉欣荣获金奖;外国语学院的李晨萱、俞邢天下、赵子晴、满意荣获银奖;外国语学院的阳蕙泽、竺可桢学院的丁墨轩、公共管理学院的王畅和信电学院的陈旻君荣获铜奖。

英语笔译赛项紧扣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设置译后编辑、新闻编译和文学翻译三项任务。译后编辑任务要求选手基于中文原文以及机器翻译文本进行深度译后编辑,展现双语基本功、问题识别能力、文本编校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意识。新闻编译任务要求选手将中文新闻编译为英文新闻,考查其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写作与翻译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目标受众意识。文学翻译任务要求选手准确传递原文内容,传达原作的思想情感、写作风格和文化内涵。在卢巧丹、徐雪英、杜磊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外国语学院的肖然杨依灿表现突出,分别荣获亚军和银奖。

英语口译赛项的赛题意蕴丰富,涉及黄河数字化治理、月球种植研究等科技创新成果,中国古籍、游戏产业的传播等文化输出成果,展现科技与文化协同发展的中国形象。赛项对选手的知识储备、口译功底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睿、朱晓宇等老师的指导下,外国语学院的陈雨青童茁野表现优异,凭借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丰富的知识储备、综合的职业素养,分别荣获银奖和铜奖。

英语组短视频赛项吸引了来自全国1107所院校的大学生的参与,共提交6259个参赛作品。选手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创作手法,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在方富民、寿似琛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竺可桢学院的刘若尹团队周云舒团队、云峰学园的骆佳静团队、外国语学院的郑例玲团队荣获铜奖。

今年,大赛首次设立国际中文赛道,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展现风采和实践交流的平台。这一赛道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在方富民、许今茜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传媒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邱芯芸团队荣获亚军。赛场上,团队成员自信从容、妙语连珠、娓娓道来,用作品精彩呈现,用中文深情讲述他们心目中的“文化中国”,表达了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传递出真挚动人的情感。

在多语种赛项中,在薛冉冉、史烨婷、赵蔚婕、胡文海、左雅等老师的指导下,浙大学子表现也非常突出,共荣获银奖3项(其中俄语2项、法语1项)以及铜奖6项(俄语1项、德语3项、日语1项、西班牙语1项)。

奋斗结硕果,砥砺再出发!浙江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学科竞赛的开展和推进,不断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优秀外语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大学生英语竞赛秘书处

浙江大学外语演讲基地

外国语学院学科竞赛平台

20241213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