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2025年4月12日(星期六)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第二届语言认知与发展圆桌论坛。本届论坛旨在汇聚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语言学习、认知科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一、会议主题
论坛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
母语加工与母语习得研究
双语加工与第二语言教学(包括口译)研究
语言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
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研究
语言与认知计算研究
二、会议形式
本届论坛将包括以下三种会议形式:
主旨发言:邀请国内外知名领军学者就当前语言认知与发展领域的前沿或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特邀报告:邀请在特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分享其研究成果。
小组发言:面向本领域的学者(包括老师及在读研究生)征集研究摘要,经评审后录用的优秀摘要,作者需在小组报告中进行20分钟的口头报告。
三、主旨发言及特邀报告
主旨发言 | ||
Brian MacWhinney |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 The competition model and emergentism |
Ping Li | 香港理工大学 | Generative AI’s impact o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research: What’s left for us to study? |
特邀报告(按姓氏拼音排列为序) | ||
陈宝国 | 北京师范大学 | 情绪状态对双语适应性控制机制的影响 |
董燕萍 | 浙江大学 |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er cognitive flexibility advantage: Effects of task differences and interpreter expertise |
高立群 | 北京语言大学 | 汉语特殊儿童韵律认知加工障碍 |
高山 | 电子科技大学 | Processing emotional words in a second language |
江新 | 北京语言大学 | 汉字换位对阅读的影响:儿童和成人的比较 |
李荣宝 | 福建师范大学 | 浅谈复杂系统视域下的心理语言学实验研究 |
屈青青 | 中国科学院 | Finding linguistic relativity in classifiers |
王瑞明 | 华南师范大学 | 双语书写产生中的语言控制 |
温植胜 | 香港理工大学 | In search of the translanguaging self: Towards a digital and robotic approach to multilingual identity |
吴芙芸 | 上海交通大学 | Can our brain identify and correct within-word exchange errors? |
杨静 | 浙江大学 | Second language embodiment of action verbs: An fMRI study |
杨小虎 | 同济大学 | 老年人焦点韵律感知加工策略研究 |
于秒 | 天津师范大学 | The impact of input mode on incidental vocabulary learning for CSL learners: Evidence from offline tests and eye-tracking studies |
张清芳 | 中国人民大学 | The aging of emotional words processing in implicit and explicit emotion task: An ERP study |
四、征稿要求
摘要提交:请有意参加小组发言的学者提交未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原创性论文的英文摘要(300-500词)。英文研究摘要应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每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只能提交一篇摘要,通讯作者不限。
格式要求:请按照附件模板格式撰写摘要,并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
截止日期:摘要截止日期延至2025年2月28日。
五、提交方式
请将您的论文摘要发送至电子邮箱(lapd_zju@163.com),并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第二届语言认知与发展圆桌论坛摘要_您的姓名”。
六、其他事项
所有提交的摘要将经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将于2025年3月初通知作者。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免注册费及会务费
论坛具体议程和参会细节将另行通知。
七、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lapd_zju@163.com
联系人:杨老师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本届论坛,期待您的精彩研究和宝贵意见!
附件:摘要模版.docx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届语言认知与发展圆桌论坛组委会
202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