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科技伦理系列讲座第10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5-02-25


221日下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科技伦理系列讲座第10在东5-102青荷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聚焦“致力于理解人类发展与变化的追踪研究”。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张晓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外国语学院杨静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晓教授首先阐明了追踪研究的核心概念,指出追踪研究是一种在多个时间点对同一组研究对象进行重复评估的研究设计。接着,张晓教授详细解析了追踪研究的几种主要设计类型,包括面板设计(Panel Designs)、综合面板设计(Omnibus Panel Designs)、队列设计(Cohort Designs)、序列设计(Sequential Designs)和微观发生学设计(Microgenetic Designs)。他强调,每种设计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研究情境。通过列举追踪研究在多个领域的经典应用案例,张晓教授充分展示了其广泛的适用性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特别指出,追踪研究在二语习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能够深入探索语言学习的动态过程。

 “生命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张晓教授如是说。他进一步解释追踪研究的核心目标正是研究和分析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并深入探讨这些变化的成因。通过生动的案例,张晓教授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变化,包括个体内部的变化与变量的变化、绝对变化与相对变化、等级顺序变化与个体内部变化、特质变化与状态变化等。结合大量团队研究的实例,张晓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设计、操作和解读不同类型的追踪研究。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张晓教授重点讨论了实施追踪研究时常见的各种方法、伦理问题和操作挑战,并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应对策略。他特别强调了样本选择性流失对追踪研究外部效度的潜在威胁,并提出了几种应对措施,如扩大样本规模、设立专门团队负责与被试保持联系、将维护工作与评估工作分开,以及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等。张晓教授还驳斥了“追踪研究回报率低”的普遍看法,指出尽管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在完成几轮数据收集后,追踪研究将带来丰厚的学术回报。

最后,张晓教授分享了设计追踪研究的一些实用技巧。他建议研究者应避免仅关注一两个研究问题,而应基于全面的理论框架或多视角来设计研究,力求收集全面的数据。此外,要尽早测量预测变量和控制变量,在研究的初期阶段就测量稳定变量,这样在后续的数据收集中就能避免重复测量。他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追踪研究成功的关键。

整场讲座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极大地激发了在场师生的讨论热情。在答疑和讨论环节,师生们积极提问,张晓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如时间节点之间数据不一致的处理、选取工具的信度与效度适用度问题、追踪研究被试数据采集的起点、频率、间隔存在差异情况下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控制被试流失率等问题。与会者在亲切的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整场讲座在热烈的交流和提问中圆满落幕。


图文: 李称鑫

主办单位:科技伦理委员会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