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第33期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5-03-31

2025328下午,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讲座系列33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丹尼尔·凯尔曼日耳曼学爱憎情结”,主讲人是海德堡大学日耳曼学系研究员Jens Krumeich,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永强教授主持,特聘副研究员Weijie Ring Zhao博士及外籍教师Zili Zhu及德国学研究所的众多同学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中,Krumeich研究员以凯尔曼的小说《提尔》Tyll为出发点,以较为印象主义的方式聚焦其讽刺作品和散文作品、凯尔曼在纽约的诗学讲座与教学活动以及他参与乔纳森·弗朗岑的克劳斯计划,并试图通过这些例子探究凯尔曼作为包揽各大奖项的著名作家、“学者型诗人”Poeta doctus公共知识分子和知名高校诗学讲席Poetik-Dozentur拥有者的多重身份,以及他与文学科学Literaturwissenschaft亦或日耳曼学Germanistik的复杂关系

讲座伊始,刘永强教授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研究员Jens Krumeich学术履历和当代知名德语作家丹尼尔·凯尔曼在国内外的接受情况。自从凯尔曼凭借小说《丈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获得全球成功以来,他被普遍视为一位博学的作家。至今,关于凯尔曼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关系的关注仍在研究界占主导地位。本次讲座另辟蹊径,更关注凯尔曼与日耳曼学的曲折关联

首先,Jens Krumeich凯尔曼的长篇小说《提尔》为例逐步为我们揭开破题的线索。《提尔》中不仅有对莎士比亚及世界文学经典的暗示,还出现很多早期近代Frühe Neuzeit历史人物,如诗人保罗·弗莱明Paul Fleming、学者阿塔那修斯·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等。有人指责,凯尔曼用后启蒙的视角把基歇尔描绘成陈旧又可笑的形象是对著名学者的讽刺;但这是其诗学意图所指,反映了他对历史“稀释化”与通俗化倾向的批判,同时也提示学界应重新审视文学与科学史之间的界限。

紧接着报告人大家呈现了凯尔曼对文学研究的讽刺性探讨。凯尔曼在维也纳学习过哲学与日耳曼学,具有扎实学术背景,深知如何触动或激怒德国语文学界。在他的短篇小说《在阳光下》Unter der Sonne中,青年语文学者克拉默Kramer专注于研究博恩瓦尔德Heinrich Bonvard,但屡遭挫折与同行(如汉斯·巴林)的排挤,凸显了当代文学研究经常面临的困境:世作者的偏好与言论会对研究产生直接影响,如何规避亦或合理对待成为研究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随后主讲人强调尽管从小说中似乎能够读出,凯尔曼对学界怪象有嘲讽态度他在文集《卡洛斯·蒙图法尔在哪里论书籍》Wo ist Carlos Montúfar? Über Bücher和《赞颂:论文学》Lob. Über Literatur还是积极运用了大学里学到的日耳曼学专业知识。只是在这些书稿中,这些专业知识并未凝练成严谨的科学论断,而更多是围绕他自己诗学思想展开,因此在本质上是对他自己文学创作的自我评论。学界不乏对凯尔曼与托马斯·曼之间的比较性研究。凯尔曼本人认为托马斯·曼“完成了这样一个艺术壮举——在谈论他人时谈论自己,因为他总是始终如一、可靠地抓住了他人之本质”。两位作家的契合似乎重申了经典解释中的一个常见论调:只有那些真正投身于艺术实践的人,才有资格谈论艺术。凯尔曼凭借其求学经历以及在大学讲授诗学的经历,理论上似乎可以宣称自己具备诗学与学术的双重能力。

接着,主讲人介绍了凯尔曼参与的另一个项目,即美国畅销书作家乔纳森·弗朗岑Jonathan Franzen的翻译和笺注项目“克劳斯计划”该项目旨在让诗人熟知奥地利著名的讽刺作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报告人指出,凯尔曼在这个项目中并不追求学术功绩,也不拘泥于学术标准;而更倾向于发展自己作为博学多见、见解独到的公知角色。

主讲人最后总结了凯尔曼作为学者型诗人的形象以及他与日耳曼学的爱憎情结。凯尔曼并未主张自己是文学学者但是他跟德语文学中众多作家——如克莱斯特、多德雷尔、托马斯·克劳斯等人——保持沿承关联。虽然凯尔曼在作品中会时不时地将数学其他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师置于熟悉的生活背景,并时常讽刺他们的人性缺陷;但与他对文学学者的讽刺相比,这种讽刺显得更加温和。他对语文学成就的尊重,虽然无法与对自然科学的尊重相提并论更加精通文学研究的他非常清楚自己如何吸引人文学者的注意力。因此,毫不奇怪,不少科学史家批评凯尔曼的小说歪曲科学家形象但日耳曼学界对他的批评则温和许多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讲座有趣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引发了听众的深思和热烈讨论。现场师生不仅热议了丹尼尔·凯尔曼及其作品,甚至发散性地将德国作家和中国当代作家及其文学进行比较和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多维的思路和丰富的主题。

文:徐飘、俞子墨

图:徐飘、储天宇

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德国文化研究所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