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第二届语言认知与发展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5-04-16

2025年4月12-13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二届语言认知与发展圆桌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论坛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外国语学院语言与终身发展实验室承办。

本次论坛特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Brian MacWhinney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学的李平教授进行主旨发言,并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2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高校的110余位师生参与。

论坛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外国语学院语言与终身发展实验室主任董燕萍教授的致辞拉开帷幕,董燕萍教授向与会代表致以欢迎,也为本次论坛主旨发言做了主持。

主旨发言环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Brian MacWhinney教授带来了题为From the Competition Model to Emergentism的报告。MacWhinney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经典模型Competition Model的Emergentism框架,立足于基于项目的学习、视角追踪、心智模型构建、神经涌现机制、普遍语法(UG)、统计学习及大语言模型等相关领域,探讨了如何通过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该理论框架。香港理工大学李平教授则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研究问题,以Generative AI’s impact o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What’s left for us to study? 为题进行主旨发言。李平教授认为在生成式AI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者须融合前沿技术与新兴方法(如神经计算理论、构建模拟人类发展的认知模型),采集并运用高质量的数据,以探究语言学习、加工及表征机制;研究者还可借助生成式AI技术开发循证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教学设计,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革新。

12-13日,三场12个特邀报告精彩纷呈,三场报告分别由浙江大学周鹏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瑞明教授和浙江大学杨静教授主持。十二位专家学者融合交叉学科技术,从不同语言认知加工话题、不同年龄群体切入,引领参会代表们从全生命周期、动态跨学科视角了解语言认知加工及其终身发展研究的前沿探索。

多位特邀报告专家从双语者的语言认知加工切入,探讨语言加工的机制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陈宝国教授报告了不同情绪状态下语言转换范式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情绪状态影响双语适应性控制的理论模型。浙江大学董燕萍教授结合口译经验影响译员认知控制能力的实证研究证据,探讨了注意控制系统如何基于认知负荷的变化针对语言任务发生适应性调整。电子科技大学高山教授报告了隐性翻译启动范式的研究证据,探讨了情绪调节系统如何影响语言加工过程。华南师范大学王瑞明教授从书写产出研究的发现切入探讨了双语者的语言控制机制。天津师范大学于秒教授报告的研究从汉语二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问题出发,结合离线测试与眼动追踪技术,考察不同输入模式对词汇附带学习的影响,并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着眼于语言认知的终身发展问题,特邀报告还涉及了儿童和老年人这两个标志性年龄群体的语言加工特征。北京语言大学江新教授对比了汉字换位对儿童和成年人阅读加工的影响,其结果为多通路模型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济大学杨小虎教授则关注老年人的焦点韵律感知加工,通过一系列研究探讨了语音加工的老化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张清芳教授着眼于老年人的情绪词加工,报告了老年人和年轻人情绪词加工的差异,其结果支持社会情感选择理论关于老年人优先加工积极情绪以优化情感目标的假说。

特邀报告专家还从汉语的独特语言系统或现象切入,探讨了语言认知加工深层机制。中国科学院屈青青教授通过汉语独特的量词系统考察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报告中的多项行为实验为语言相对论提供了跨语言实证证据。上海交通大学吴芙芸教授的研究从汉语可逆词错位句加工问题切入,结合阅读眼动实验和脑电技术,考察了大脑对词语内部交换错误的实时处理机制。

此外,特邀报告专家还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视角出发,讨论了语言和认知加工的研究图景和社会文化问题。福建师范大学李荣宝教授从复杂系统视角出发,结合语言暴力效应、翻译能力发展和老年人语言能力衰退等实例,探讨了复杂系统理论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香港理工大学温植胜教授则着眼于多语者的语言加工和身份感知,提出“超语自我”假设,探讨多语者如何通过神经、具身与技术的动态交互,在语言、认知与数字空间中构建并表达其身份认同。

小组报告环节,九个小组报告在临水报告厅和东一教学楼展开,小组报告主题分别为:儿童和老年人语言加工和发展;口译加工;二语词汇学习和加工;具身感知及情绪词加工;二语教学及二语加工和产出;语音加工和音乐与语言加工;双语词汇、句子和语篇加工;语言认知的技术赋能与跨学科研究;语言认知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各组报告人介绍他们最新研究进展和发现,与各组参会代表讨论前沿话题,激起学术思维的碰撞与交流。

海报展贴环节,展示代表通过精心制作的海报报告最新的研究发现,海报研究百花齐放,研究话题广泛,涉及双语加工、二语习得、语言与社会文化认知、语言认知计算等多方面;研究方法与类型丰富,包含神经科学方法、行为实验研究、常模构建、计量分析、案例分析等。各位参会代表在展板区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思路和体验。海报环节后,第二届语言认知与发展圆桌论坛就此圆满落下帷幕。

外国语学院语言与和终身发展实验室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