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语基础扎实,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及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竞争力,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国际组织、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基础知识以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分析国际事务的能力,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后备人才。
可获得提升的综合素养:
(1)多语能力:中文+英文(+非通用语种);
(2)跨文化沟通及国际合作能力:文化冲突管理和协调能力;
(3)国情研判能力和国际规则掌握;
(4)国际组织、国际发展、全球治理相关知识;
(5)综合软能力:表达与谈判、管理与沟通、礼仪与举止、组织与协调等;
(6)熟悉国际组织招募程序和应聘技巧;
(7)有机会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组织后备人才专项公派留学机会。
二、项目特色
1. 国际化师资团队合作授课:国精班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治理及国际合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研究。还有原阿里巴巴集团全球化领导小组资深总监,具有丰富的国际合作与全球化项目经验。
2. 理论、实务紧密结合:理论课和实务课紧密结合。其中,实务课程包含三个模块:(1)参加由来自主要国际组织的资深专家、官员或者离任专家、官员带来的前沿学术讲座和国际组织任职经验讲座;(2)接待、采访或者参与学术活动的组织和志愿者服务工作;(3)有关国际组织人才素养的课堂研讨、工作坊或模拟场景学习。
3. 基地、平台资源共享:“全球胜任力提升”微辅修项目为浙江大学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国精班”)的一部分,进入微辅修项目即成为国精班成员。依托国精班的一个基地(浙江大学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一个平台(国际组织实习就业战略指导平台),可共享国精班在师资、课程、活动、实习实践等方面的资源,如全球治理周、全国高校国际组织菁英人才大赛、国际组织实地参访、国际组织实习推荐等众多实践活动。
三、培养方案
1. 培养周期
本项目的培养周期为1学年。
2. 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分 | 学时 | 任课教师 | 任课老师职务/职称 |
1 | SIS1801F | 国际事务与中国实践* | 春夏 | 2 | 32 | 李佳 | 副教授 |
2 | SIS3802M | 国际组织职业素质与规划* | 夏 | 3 | 64 | 李佳 | 副教授 |
3 | SIS1805M (研究生课程编号0529071) | 科技与全球经济发展* | 春夏 | 2 | 32 | Sami Farhad | 兼任教师 |
4 | SIS1801M (研究生课程编号0523140)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春夏 | 2 | 32 | Maziyar Shikran | 兼任教师 |
5 | SIS1804M | 国际组织实务 | 春夏 | 2 | 32 | 陈振铎 | 特聘副研究员 |
6 | SIS2807M | 跨文化与国际合作 | 秋冬 | 2 | 32 | 滕琳 | 百人计划研究员 |
7 | SIS2802M | 国际组织文件阅读与写作 | 秋冬 | 2 | 32 | 徐雪英 | 副教授 |
注:课程名称带*的为必修课。
(2)培养环节安排
《国际组织职业素质与规划》为实践必修课,将邀请国际组织官员、资深外交官、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需完成不低于16学时的专题讲座或“国精班”组织的实践活动并撰写心得体会,方可获得课程学分。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系列讲座
浙江大学“全球治理周”活动
浙江大学“全球治理论坛”活动
全球高校国际组织菁英人才大赛
“国精班”组织的国际胜任力提升工作坊、国际组织实地参访、国际组织专家来访交流等活动
3. 项目认定及证书发放
最低须修满9学分,其中必修课7学分,另需在其余选修课程中至少修读2学分。完成微辅修培养方案要求的9学分课程的学生,可获得“微辅修”证书。
完成9学分微辅修项目课程,并参加“国精班”其他实践活动的同学(具体信息请关注“浙大国际声”公众号,微信号zjugep),可获得由浙江大学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颁发的“浙江大学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荣誉证书。
4. 师资团队
姓名 | 职称/职务 | 研究方向 |
李媛 | 教授,博导,亚欧系主任 | 跨文化交流 |
刘涛 | 教授,博导 | 社会保障 |
胡洁 | 研究员,博导,语言与翻译系副主任 | 全球教育治理、国际组织 |
滕琳 | 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 | 跨文化交流 |
翟雪松 | 特聘研究员,博导 |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李佳 | 副教授,跨文化与区域研究所副所长 |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治理及国际合作、国际关系 |
徐雪英 | 副教授,翻译研究所副所长 | 翻译实践与理论 |
朱晓宇 | 高级讲师 | 翻译实践与理论 |
陈振铎 | 特聘副研究员 | 区域国别学 |
王江丽 | 副教授 | 国际关系 |
Sami Farhad | 兼任教师 | 全球化合作 |
Maziyar Shikran | 兼任教师 | 国际法、地缘政治 |
四、招生选拔
1. 招生对象
面向全校各专业研究生招生。
2. 招生名额
20人左右。
3. 报名条件
(1)有到国际组织、从事国际事务工作的意愿;
(2)综合素质优秀;
(3)外语能力能够胜任全英文课程。
4. 选拔流程
选拔流程包括报名、初筛和面试等环节。以个人考核为主,基于报名学生的学科基础、学习能力、科研水平、外语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通过方可进入微辅修项目学习。
五、报名材料
符合报名条件且有意向修读本微辅修项目的研究生可于6月13日17:00前将微辅项目报名表WORD版及PDF版扫描件(长按下方二维码获取报名表,PDF版扫描件需导师签字)发送至:clycc@zju.edu.cn。
联系人:陈老师,138580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