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生党员将学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2025年10月20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第七党支部联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文所语言所党团支部、本科生第五党支部开展“讲好中国故事:全球视野与青年担当”主题党日活动。活动采用“线下主会场+线上云连线”模式,两校分别在各自校区设置线下会场,通过网络会议平台实现实时互动交流。浙江大学会场由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第七党支部书记方可昕主持。

一、支部交流促共建,凝聚党团新合力
活动伊始,两校相关党支部书记分别围绕支部建设成果、特色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等内容作详细介绍。方可昕聚焦“翻译+党建”融合模式,分享了支部在“理论学习+实践服务”双轮驱动下,组织开展的党支部三会一课及翻译志愿服务等品牌活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文所语言所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王嘉卿、本科生第五党支部书记孙圣杰则重点介绍了支部依托学科优势,在红色文化传播、国际青年对话等领域的探索实践。双方的交流不仅增进了两校党团组织间的相互了解,更为后续深化合作、共享党建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凝聚了青年党团员服务国家对外传播事业的思想共识。


二、榜样分享传经验,青春担当显风采
在主要环节,来自两校的5名优秀学生党、团员代表紧扣“全球视野”与“青年担当”核心,结合自身实践经历,从国际组织历练、海外学术交流、跨文化传播实践、科研能力提升等多个维度,为与会成员带来了一场内容充实、富有启发的经验分享,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外语专业青年学子的使命追求与责任担当。
(一)国际组织历练:以专业能力服务全球治理
首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级翻译学硕士研究生熊嘉欣结合其在中国国际知识发展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的实习经历,系统介绍了国际组织的职能定位、业务范围与工作流程。她以“汇通中外、服务大局”为核心,详细拆解了国际组织工作所需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技巧及政策理解水平,并通过具体工作案例,展现了中国青年在全球治理舞台上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为有志于投身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规划方向与实践路径。

(二)海外学术交流:以开放姿态汲取前沿养分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级翻译学博士生朱含汐则以浙江大学“求是飞鹰计划”为切入点,分享了其在南洋理工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的学术经历。她还结合自身申请经历,详细解读了国家及学校针对海外学术交流的资助政策、申请流程与注意事项,为同学们提升国际学术视野、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用经验。


(三)跨文化传播实践:以语言为桥促进文明互鉴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2022级本科生甘罗慧同学结合其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留学经历,带领两校同学领略这座“十月革命之城”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生动阐释了语言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重要作用,展现了青年学子如何以亲身实践推动中俄两国历史文化互学互鉴。


同系2022级本科生马嘉茵同志则以“阅兵游记”为线索,串联起俄罗斯圣彼得堡、白俄罗斯明斯克、俄罗斯莫斯科三座城市的文化特色,通过图文展示与现场口述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在参与跨文化活动中运用俄语能力搭建沟通桥梁的故事,深刻体现了青年在文明对话中的成长与蜕变,为在场同学如何以语言为工具讲好中外交流故事提供了鲜活范例。


(四)科研能力提升:以扎实功底筑牢传播根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4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生吴诚辉从“学术生涯规划与科研能力培养”出发,梳理了科研探索的重要节点,提出了在自我定位、论文选题、期刊选择、稿件修改等环节的实用建议,为两校学生党员提升学术素养、以科研能力赋能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力指导。


三、总结提升明方向,青春建功勇担当
本次跨校联合党日活动,既是两校党团组织深化合作的一次创新实践,也是青年学生党员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使命的一次生动课堂。活动通过搭建“经验分享+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仅拓宽了两校学子的国际视野,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外语专业青年在国家对外传播事业中的责任与使命。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分享所得转化为成长动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跨文化沟通水平,努力成为中国故事的“忠实记录者”、中国声音的“积极传播者”、中外文明交流的“主动推动者”,在服务国家对外传播大局中贡献智慧与力量。
此次联合党日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强化了两校青年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后续共同推进青年学子服务国家对外传播事业搭建了长效平台。未来,研究生第七党支部将继续围绕青年成长需求,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全球视野下践行青年担当,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动能。


文:沈蜜/方可昕
图:沈蜜/杨振亿
研究生第七党支部
2025年10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