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之家

党员之家

AI 向善,伦理边界——教工第三党支部与研究生四、五、六党支部顺利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25-11-09


115日,为了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伦理的重要议题,教工第三党支部与研究生四、五、六党支部联合举办了“AI 向善,伦理边界”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午餐会座谈的形式展开,由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滕琳老师和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书记石琳主持。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专家与师生共同参与,围绕科技伦理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活动伊始,滕琳老师向在场的全体师生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及主题,并强调了“科技向善,伦理先行”的时代意义,紧接着石琳同志介绍了科技伦理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伦理的相关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与学术界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深入探讨AI伦理的具体实践之前,厘清科研伦理的基本准尤为重要。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科技伦理委员会秘书杨静老师分享了伦理审查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杨老师通过三个典型的伦理缺失案例,如黑猩猩“母子分离”语言训练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和口吃孤儿院实验,帮助同学们切实地体会到科研中伦理缺失所带来的深远负面影响。她强调,尽管这些事件发生在不同历史时期,但共同揭示了行为干预类研究可能对人类受试者身心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醒科研人员在设计实验时应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如何在科研实践中“扣好伦理的第一粒扣子”,将抽象准则转化为具体行动,是同学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议题,孙培健老师结合会前征集的学生重点关注问题,就AI写作是否构成抄袭、论文写作使用AI是否需要说明等现实困惑,进行了系统回应与深入分享。孙老师强调,AI辅助写作应以提升研究质量为主,而非替代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他提出,虽无明确规定,但在学术论文中使用AI进行语言润色时,应明确注明AI参与的部分,体现科研的透明度和诚信。孙老师的分享紧扣科研实际,内容详实具体,现场师生纷纷表示这些建议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滕琳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精彩分享进行了总结,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紧扣时代脉搏,围绕"AI向善、伦理边界"主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探讨。她强调,杨静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警示我们,科研工作必须始终坚守伦理底线;孙培健老师则从实践层面为师生们提供了可操作的伦理指引。她希望全体党员师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自觉践行科技伦理要求,既要勇于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又要时刻保持伦理自觉,真正做到"科技向善、伦理先行"

活动结束时,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师生党支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思考科技伦理问题的良好平台,推动了“党建+科研+育人”的融合发展,展现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通过此次活动,党员教师与学生党员共同思考、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伦理的挑战与机遇,进一步强化了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伦理的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字:郑睿 石琳

图片:郑玥

教工第三党支部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研究生第六党支部

2025118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