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专业介绍

部门、专业介绍

俄语专业介绍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7-09-19



  • 专业简介

俄语专业系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开设于建国初期。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成为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首批(共26个)俄语专业招生的定点单位之一。2002年起招收俄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12年起招收俄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接受博士后。我校俄语专业为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校单位,在全国俄语界有很大的影响。在俄语语言学、语言文化学、俄语口语学、俄罗斯艺术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本专业拥有优化的师资梯队,所有教师均有博士学位且有海外名校的学习或进修经历,聘有高水平的外教长年执教。整个教师队伍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科研成果卓著。在教学上,本专业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整体办学思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宽视野、能力强并且具有开拓意识的人才。


  • 专业特色

    适应面宽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交际能力强、就业面宽、素质高的俄语复合型人才。不仅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掌握俄语国家文化、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在浙江大学这所文理工等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中选修、辅修外经贸、管理学、法学、传媒、旅游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活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专业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思路。同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每位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均可赴俄留学一年,毕业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俄罗斯名牌大学的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本专业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不仅积极参与学院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节框架下的文化风情展示和迎新春活动,还组织同来自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浙大留学生交流的文娱活动,举办各类比赛,如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全方位的展示。学习成绩优异者还可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俄语大赛,获奖者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俄罗斯留学一年。

    给力的助学奖学机制

我院俄语专业1989届毕业生杨旭明、沈维军2位校友在浙江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特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设立“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白桦林思源基金”。 该基金为俄语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等方面提供了巨大支持,为俄语专业学子的成长成才做出了显著贡献。2011年,俄语专业在此基金内设立白桦林求是奖学金,奖励专业学习优秀以及在其他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学习、发挥各方面才能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毕业去向

    一向的自信——就业路

本专业学生知识全面、择业面广。毕业后可从事与俄语、英语有关的外经贸、外事、管理、文秘、教育、旅游、新闻等工作,也可赴欧美国家及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继续深造,攻读文、史、经、哲、法等学科的硕士学位。

本专业历年来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达到100%,近年来更是供不应求。大多数毕业生在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宁波、海口等大、中城市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有不少毕业生被直接派往驻外机构工作。

    永远的骄傲——毕业生

本专业毕业生中,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出国留学、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不少毕业生已成为成功的驻外企业家,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外贸公司中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还有在科研、教学、新闻等战线上取得成就的专家教授。值得一提的是,我所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被推荐保送到北大、清华、人大、北外、上外等全国著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杰出校友:如85级诗人兼学者汪剑钊;89级毕业生现新华社驻外记者董龙江;02级毕业生现央视俄语频道制片人杨懿俊;06级、08级被保送北大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陆琪伟、李东宁;10级优秀硕士研究生李一帅……

  

  • 主要课程

  1. 学科基础课程:世界文学史、中外文化精萃、西方思想经典等

  2. 专业必修课程:基础俄语、高级俄语、俄语视听说、俄罗斯文化、俄罗斯文学史、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贸俄语实务等

  3. 专业个性课程:俄罗斯概况、俄罗斯大众传媒、俄语口译等

  4. 通识课程: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经济与社会类、科学与研究类等相关课程


  • 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知识竞赛、毕业论文等。



  • 校友如是说


与浙大俄语结缘

陈亮 96级校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

每当我沉醉于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每当我徜徉在叶赛宁的诗意空间,每当我与俄罗斯的伙伴们快乐互动,我总是心存感念,感念于此生与俄语结缘,感念于多年前在西子湖畔与俄语的那场美丽相遇。

刚开始学习俄语的那段日子漫长而又纠结。不寻常的发音、复杂的语法还有前途未卜的隐忧,总让人轻易就产生退缩的想法。是浙大俄语专业老师们的温暖鼓励与循循善诱,让我们逐渐感知俄语的美妙,让我们不断坚定对未来的信心。不知不觉中,我们爱上了这门语言,也爱上了可敬可亲的老师们。治学严谨、为人谦和,是浙大俄语专业老师的标签。他们对事业全情投入,他们对学生亦师亦友。在他们的培养下,我们掌握了俄语这门利器,也拥有了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毕业多年,尽管我们的工作与俄语或远或近,但大学四年的所学所悟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以身为浙大俄语人而自豪,我们为与俄语结缘的青春而骄傲。

今天,俄语专业的学生拥有更为光明的未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将为我国发展与俄语国家的关系带来新的机遇。俄语人才必将大有可为。愿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与浙大俄语结缘。有了优秀的你们,浙大俄语专业必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俄语的田野里耕耘和收获

杨懿俊2002级校友,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制片人

转眼间离开浙大七个年头了,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也四年了。从生硬地学习一个个字母的发音,到现在上班的时候都需要说着流利的俄语给十多个俄罗斯人开会,这是一种让我睡着了都会偶尔笑醒的开心。

浙大学习的四年,是辛苦的,也是充满收获的。经历过像小学生一样,背着书包,自修教室抢座位;经历过牙牙学语,200个字的短文,翻来覆去,还是读得磕磕碰碰;经历过第一次在老外面前忐忑不安地开口。但是,感谢这些经历,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通过另一门语言,学习了沟通,认识了另一种文化和思维。而这个过程中,更是一种性格、品质的养成——自信、开朗,还有踏实勤奋。

在央视俄语频道的新闻部门,我做过编辑、记者,现在是制片人,负责频道每天的新闻栏目。我们的24小时节目都用俄语在独联体国家播出。这里,工作语言是俄语,这里四分之一的同事是俄罗斯人。选稿、开策划会、定题、采访、专访,每天接触着政治、经济、文化、民生领域的新事件。语言是沟通工具,也是一块敲门砖,敲开了在这里的大门。借助于这个工具,在这里又学习了电视新闻语言,学习新闻逻辑、思维。

四年的浙大生活,除了专业的系统掌握,收获的还有浓浓的师生情,还有那几个活宝级的同窗好友。俄语系的人不多,但也正因为这样,系里师兄弟姐妹的联系特别紧密。毕业后,相互支持的力量也让每个人走得更远。


珍惜同行

丁泓序2009级校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硕士生

 4年半前,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所中国南方第一学府,我从没想过她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我日夜怀念的对象。浙江大学赋予我的太多太多,以致于研究生开学两个月来,我每天都会不停止的想念这所学校,想念她所带给我的一切。……那块屹立在门前的石头,那片大门前赏心悦目的、曾经可以躺在上面翻滚现在只能观赏的冷季草坪,那栋号称“紫金港之眼”、永远会有灯亮着的行政大楼,那泊写着“禁止跳湖”、传闻有水怪却真正有天鹅的启真湖,那片不管双双对对、形单影只还是三五成群都情有独钟的“情人坡”,还有那全亚洲最大的食堂,步行党最最钟情的“小白车”……4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当你离开这里的时候,却发现原来那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小细节、小方便却原来倾注了不知多少来自于校方对学生的关心和关爱。

作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我在修习俄语专业的同时还选择了法学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并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四年来,浙大俄语专业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的学习,更多的则是丰满了整个人的厚度:这里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在高质量小班教学的同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到俄罗斯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乃至毕业继续深造;这里有真正如慈母般的导师,在你彷徨无措时给你以航向上的引导,无条件地支持你去做所有你想做的、喜欢做的事,并真正将你当做自己的儿女一般,希望你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领域;这里有遍布五湖四海的师兄师姐,在你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跋山涉水为你带来温暖和帮助;这里还有陪你一起学、一起疯、一起闹的兄弟姐妹,即使以后天各一方仍初心不忘……所有的这一切只因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浙江大学俄语专业学生”。浙大俄语专业就像是我们在大学里找到的家,四年朝夕相伴已将烙印永存,从此她便融入血液,与己同在。

十几年寒窗让我拥有了进入浙大的机会,四年浙大却塑造了我未来人生的基调。对此,我庆幸,并且感激。未来的我可能并不优秀到足以让母校以我为荣,但进入浙江大学学习必将是我人生极为重要的财富。


留学海外

在留学中成长

徐钢 2002级校友,慈溪外贸驻莫斯科办事处


各位未来的学弟学妹,你们好!

作为一个曾经在俄罗斯交流学习了一年,毕业后一直在俄罗斯工作的过来人,我想粗略地跟各位分享下这段留学经历及其对我生活工作的影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国外留学,首当其冲的,不仅是完成学业上的任务,而是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比如饮食习惯,人际交流等如何在异国他乡一个人生活,而且是健康快乐地生活,对于习惯了国内优越环境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个人觉得,国外留学,更多的是让人懂得如何去独立生活,如何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去摸索,然后去适应,最后做到如鱼得水很多出来的留学生,在出国前,把国外想太好,但一下飞机就傻眼了。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两者相差太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正视留学的目的,很可能就难以坚持下去。这个我是有切身体会的。在国内大家肯定听说过“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这个词,这对于在国外生活的留学生来说,也是必须慢慢适应的,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上面。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在俄罗斯人不喜欢大声说话,两人交谈时,身边经过的人基本不太听得到谈话内容,因为他们觉得说话不能影响到其他人,这是礼貌,而中国人说话嗓门一般比较大,不太喜欢“窃窃私语”,以至很多大声说话的国人被俄罗斯人非议。

现在回想起来,留学生活让我大受裨益的,首先就是大大提升了个人的独立性,提高了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使我具备了较强的适应性,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这些能力在国内大学的坏境中是不太容易得到锻炼的。此外,在母语国家学习语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俄语水平提高自不必多言,而且能学到不单单只是课本上枯燥陈旧的内容,更多的是这个国家当前流行的,大众的元素。比如人们每天在谈论些什么,每天关心些什么,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也使我能在俄罗斯的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并与俄罗斯同事找到共同语言,和谐共事打下基础。

简单的聊这些,希望今后能在俄罗斯这个美丽富饶又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度见到各位,相信届时各位一定会大有收获。



走近圣彼得堡

 2010级 邱晨晨


一月份的圣彼得堡漫天飘着雪花,晴天并不多,天亮的也晚。虽然每天开始上课的时间跟在浙大时候比晚了很多,却依然是“披星戴月”的。足够幸运能住在涅瓦大街上,每天都在这条彼得堡最美最繁华的街上来回好几次。天还不冷的时候天天走着上学,每次跨过桥的时候都会不自禁的向河上看去——真美。河道宽阔,两侧整齐的欧式建筑自然的顺着河道向远处延伸过去。天一定是阴阴的,这才符合彼得堡忧郁的诗人气质。

彼得堡的生活总是充满艺术的浪漫气息。刚到彼得堡时,每个周末都会去逛几个有名的教堂,建筑或是博物馆。记得第一次进冬宫是令人惊叹的金碧辉煌,记得在伊萨基辅大教堂的顶上俯瞰青铜骑士精巧的设计和彼得大帝矫健的身影,记得在喀山教堂里看到了俄罗斯人望着圣母虔诚的眼神,记得在俄罗斯博物馆里第一次看到了小时候就知道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记得凌晨一点在涅瓦河的游船上望着开桥出了神……差不多每周末去看一个博物馆,彼得堡博物馆多得竟然还有好多有趣的没有去过。

在俄罗斯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其实并不是很紧张,但是课程却都很有意思,也有足够的难度,每节课都能收获到新的知识,都能有所挑战。在课上不仅是跟中国人一起,还有各个国家的同学,这样每次上课讨论时都能听到基于不同文化的观点,增加了自己思维的广度。

在俄罗斯,就要利用一些在国内没有的资源学习俄语。比如看俄语的小说,听广播,看电视,上网跟俄罗斯好朋友聊天,参加当地学校俄罗斯学生们的社团活动,认识更多的俄罗斯朋友。机会都是自己去争取的,下了课就回到寝室,周围全是中国人,对俄语学习没有好处。因为在浙大参加了很多社团,所以就在学校里观察有什么海报。在想着参加什么社团好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总是找学校有什么社团,为什么不自己去建一个社团呢。找到了一个俄罗斯女生正好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们就一起合作办起了这个社团。在学生会的新年晚会上,当主席向大家发感谢的证书时,意外之中竟然念了我的名字,走上前去领时竟然有点激动,不知说什么好。其实证书很简单,感谢我参加学生活动,但是有一种在这个团体里我不再是客人,也是其中一员的感觉。

希望在剩下的六个月里,我能尝试更多新的东西,能到俄罗斯更多的城市看一看,能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和收获。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