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专业介绍

部门、专业介绍

翻译专业介绍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7-10-10

  • 专业简介

翻译专业是浙江大学与时俱进,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而设立的极富挑战性的新专业,从一设立就深受优秀学子欢迎。本专业根据国家战略要求,面向国际交流所需的口译、笔译领域,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翻译人才和文化、外交、新闻、旅游、法律、经贸、文学等领域的专业翻译人才。毕业生能够满足外事、外交、外宣的跨文化交际需要,能够胜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机关、大型翻译公司等的口译、笔译工作,也能够进入翻译学科或其它人文社科领域继续深造。

  • 专业特色

    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把译介中国、输出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培养目标

        • 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 培养文化、外交、新闻、旅游、法律、经贸、文学等领域的专业翻译人才;

        • 毕业生能够满足外事、外交、外宣的跨文化交际需要,能够胜任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政府机关、大型翻译公司等的口译、笔译工作,也能够进入翻译学科或其它人文社科领域继续深造。


    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

        • 具备扎实的英文和中文语言功底;

        • 掌握口译、笔译基本技能、方法和策略;

        • 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素养;

        •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具备使用翻译技术提供翻译服务的能力;

        • 具备多学科融合的能力;

        •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对外交流

翻译专业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至少有一次出国交流机会,交流项目包括寒暑假短期项目、半年项目和一年项目,同时学生可以选择巴斯大学口译3+14+1项目、曼切斯特大学2+23+1项目、南安普顿大学2+23+1项目、香港城市大学2+23+1项目等。


    翻译实践

翻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拥有众多的口笔译实践机会。他们参加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工业设计大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志愿者工作,提供优质的口笔译服务。翻译专业拥有自己的翻译工作室,仅在16-17年度,学生完成各种笔译任务达100多万字。17年下半年,本科学生翻译的文学著作有八本将分别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翻译专业还积极开拓实习基地,每年都有4-5个深度实习项目在进行之中,如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编译项目、环球网项目和国际会议口译等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强化课堂知识,提升学生口笔译技能的运用能力,并补充学习课堂无法传授的知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口笔译人才,并服务于社会。


  • 办学水平

本专业为教育部新设专业,拥有以从事应用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多产译者型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拥有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一名,师资队伍不仅具有大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也具有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以及专业/行业类高级职称。他们谙熟中西翻译理念与理论,长期从事口笔译教学,口笔译实践丰富,所开设的翻译课种类之多,在全国领先,其中旅游翻译、英语导译、新闻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工作坊等特色课程属全国最早开设学校之列。中青年教师不仅具有不同学科专业的硕博学位,还受过国际组织专业口译训练,从事跨学科研究,复合型特色突出。翻译研究继承了浙江大学的“求是”学术传统,教材特采用适合“985”大学的生源水平、本科生与研究生“翻译理念打通”、“与时俱进”、“难易并举”、“实践结合研究”的新世纪翻译学R&D系列著作,做法全国独有。目前形成了以旅游翻译研究、文学翻译研究、中国文学作品汉译研究、红楼梦英译研究、文化艺术翻译研究、英美科幻小说翻译研究、口译教学等研究为特色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本专业还拥有先进的翻译同传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口笔译实践提供了硬件保证。该专业的拔尖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国家认可的中高级口笔译能力(相当于大学教师的中级职称),为就业、保研、出国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主要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综合英语、英语演讲、 翻译学导论、 基础英汉互译、中级英汉互译、高级英汉互译、听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文学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 

学科/行业交叉型课程:会展翻译、新闻翻译、旅游翻译、法律翻译、商务笔译、商务口译、应用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影视翻译等;

专题研讨、讲座型课程:翻译工作坊、专题翻译讲座、口译与心理、翻译技术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等;


大类必修/通识课程:外译中国经典原著精读、中外文化精粹、中国外交、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思想经典等。


  • 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知识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


  • 毕业去向

翻译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全面、择业面广,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达到100%。毕业后约三分之一同学继续在国内名校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攻读硕士学位,三分一学生选择到海外名校深造,如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巴斯大学等,三分之一学生直接就业,就业单位包括阿里巴巴、网易、优步、安永、上海麦肯锡咨询、华数传媒、子木教育、大型翻译公司等。



  • 学长如是说



最高境界学翻译:语言为主,杂学为辅

翻译1101班 吴奕霏

仍然记得大一开学第一天上的第一节翻译课,真是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对于我们这些freshmen来说真是又新鲜新奇又备感压力。老师列出了翻译的无数种说法,翻译的无数种形式种类等等闻所未闻的新事物,最后列出了学习语言的若干阶段,语重心长指着最后一个方格说,“以英文学英文那是武功里的最高境界”。

一开始,是老师打开了半扇门,我们透过门缝望进去,这个全新的翻译世界是那么神奇。从注意用词(diction)到注意语调(tone),从句法到语篇,从文学翻译到应用文体翻译,从翻译实践到翻译学……

对于本科生来说,私以为语言功底是最重要的,最需要“修炼”的,而这一块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按照陈刚老师的专用语就是“多做parsing。课堂上的一切都只是开始,翻译从未都没有完成式,老师所提供的也未必尽善尽美,一切都可以讨论可以进一步商榷,余下的就是需要自己钻研、整理、不断回顾的过程。我想起大一大二很多个周日都是在自习室呆一天,做点翻译,看点书,什么都行,因为翻译和什么的都有关,杂学对翻译帮助很大。当然美剧和英剧也功不可没,中英双语字幕很值得把玩品味,从前我只懂得看,如今会对其中的翻译错误皱皱眉头。我觉得我对语言的感觉都是从这些琐碎的片段渐渐积累而成。另外,语言专业的同学都需要养成看原版书,听原版音的习惯,大一一位综英老师曾说:“Reading helps writing, and listening helps speaking.我深以为然。

说来惭愧,并未在翻译上有多大成绩,到如今只是个会把玩下词语和若干句子的“小学生”,大学期间不过是刚被老师领进门,而偌大的翻译世界还在眼前,充满无限未知,值得一探洞天。

万事始于热爱,兴趣和热爱是坚持的源泉动力。古来做大学问者都是寂寞的,必然要舍弃一些热闹和喧嚣,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蜕变成呆若木鸡、锦衣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

与诸君共勉。



注:吴奕霏是翻译1101班同学,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


翻译——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

翻译1401班 孙元

初入浙大,我便坚定了未来的专业选择——翻译。这不仅是因为翻译专业更专更精,也是出于内心的热爱,因为我喜欢笔译的深思熟虑、精雕细琢,也喜欢口译的灵活流畅、高效凝练。

三年来,在扎实掌握基本翻译理论及笔译技巧的基础上,我在课下勤加动笔,在大量练习中纠正中式英语和欧化汉语表达,并提高自己利用工具书、互联网查找权威用法及平行文本的能力。每周末,我总会到图书馆翻阅外报外刊,从而积累地道的词汇和表达。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李长栓、庄绎传教授等多本经典著作,从简明英语的理念,到删繁去简的原则,再到布局重组的策略,书中一个个详尽的译文剖析及译例对比深刻改变了我的英语写作观,对我的笔译实践亦影响深远。

一位好的翻译必定是口笔译并重的。相比笔译课程,口译课更具压力和挑战性,也更加锻炼能力。课堂上,我不仅学会了视译及交传笔记技巧,掌握了篇章分析和句型处理能力,我的听力和演讲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知识储备亦得以丰富。每天上下课途中,我喜欢收听几篇英语新闻,而后自己做复述。空闲时间,我也常收看TED演讲或名人政要讲话,并做口译练习,借此广泛涉猎政经文法商等各领域的知识。长期的坚持不仅磨练了我的毅力,培养了我踏实的心性,更使翻译成为我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

我想,兴趣、才能和勤奋在翻译学习中缺一不可。笔译要严谨细致,甚至文采斐然,口译则需思维敏捷,记忆非凡。笔译绝非一日之功,口译更需要磁带量的积累,这一切都离不开日积月累和勤学苦练。我们只有积累足够的输入才会自如地输出,才能最终做到戴着镣铐也能翩翩起舞。


注:孙元是翻译1401班同学,成绩优异,荣获国家奖学金,现已获得推免资格,即将到复旦大学深造。


浙大的翻译专业是个很好的平台,把握住了,你可以自信地去往世界上任何地方。

——翟宇轩

翟宇轩,翻译12级同学,现在在牛津大学深造。


选择翻译专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翻译不仅要求英文好,中文佳,更要求你会在不同语言之间、不同思维模式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相互转换。翻译带给我的挑战,让我在大学的四年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主动吸收广泛的知识。翻译专业也给予了我丰富的出国出境交流的机会,让我可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切身体验同当地人思维模式的碰撞,从而在翻译中更加得心应手。 翻译永无止境,在浙里,由翻译走向世界!

——王佳楠

  

王佳楠是翻译1201班同学,国奖获得者,在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全国口译大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在浙江大学英语笔译继续深造。


笔译有路勤为径,口译无涯苦作舟。翻译的过程很像陶渊明所写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是其他专业无法给你的。 翻译专业,我无悔的选择。

——周忆瑜


周忆瑜是翻译1301班同学, 竺可桢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全国口译大赛特等奖季军,现在在上外高翻学院继续深造口译。


  • 留学海外

李劼昕同学是翻译1301班同学,她于20169月接受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飞跃集团奖学金部分资助,前往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实验心理学专业学习一年,现在已按时回国,将于20186月正式毕业。以下是她分享的留学牛津的经历。


我在牛津大学访学的一年间学习的是本科生第二年专业课程,内容覆盖十分广泛。在学期中,我写论文的频率大致为两周三篇,在不断阅读文献写论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论文的谋篇布局,论据处理等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除去写论文外,做展示(presentation)也是一种督促学习的方式,需要同学对于讨论的话题,重要的概念有明确的理解,并对争论的问题要点有清楚地把握。

这一年课程中涵盖的主题非常有趣,一些与我在浙大的研究项目可以联系起来,例如注意力,双线任务能力dual-task abilities,记忆力(关于短时记忆,工作记忆等有很深入细致的学习),也有一些是与现在热门的AI人工智能,Siri语音识别相关的,研究儿童如何学习语言,机器如何学习、识别语言,人眼如何判断距离(影院如何根据人眼判断距离的机制来设计3D屏幕)等偏向技术理论的话题,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课题讨论的则对我之前的辅修课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阅读和讨论,理解群体、个体的行为特征,理解和解释现实中的很多现象。此外,我觉得牛津最厉害的资源就是老师和图书馆,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导师每次都会引导我把此课程所有知识点一一梳理,更重要的是用批判的思维方式解释很多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发展心理学对于儿童的同一研究现象常常有截然不同的解释,每次用相反的思路出发解释通同一现象都觉得特别锻炼思维,这多亏了老师的引导;感官认知课导师是我学院的supervisor,因为这门课非常的偏技术(technical),涉及许多物理生物知识,每次小课老师都会写满满一黑板的板书,用不同色彩的笔清晰地画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其他很多课老师都会特别激情四射地给我们上课,梳理知识点,更好地理解模型和理论框架,每次我都会被老师地热情所感染。除了老师外,牛津的一大宝藏就是图书馆了,牛津有数不清的图书馆,除了最有标志性的Radcliffe Camera, Bodleian Library外,还有按照文理科分的图书馆(例如Radcliffe Science),以及按照具体专业分的图书馆,和各个学院的图书馆(均可24小时进入),专业课所需的教材以及推荐读本,都可以十分方便的借到,感觉一年的阅读量真的巨大,因为很多书一周就要归还,流动性很强,读的也十分积极,感觉很畅快很方便。当然,除了教材外,电子图书馆更是海量,所有最新的论文,最经典的论文都可以轻松找到,真的是很珍贵很便利的资源。

生活方面,牛津大学有许多特殊的传统,牛津一共有38个学院,分布在以市中心发散开来的牛津郡各个角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院,我住在彭布罗克(Pembroke College),这是一个距离High Street市中心很近的学院,只有三个quad,加上过了Pembroke bridgeFarthings区域,但是我们的学院非常国际化,对于海外交流学生也十分友好,MCRMiddle Common Room)的博士生还会主动联系相近专业的本科生,每学期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我的Academic mentor是一位保加利亚博士姐姐,每次和她见面都觉得她像是一个小太阳,热心学术,热爱生活,积极快乐,把英国阴郁的冬天,阴雨绵绵的日子都点亮了,是我很好的朋友,还有College parents也是在各个方面热心地带我融入学院,许多外国朋友都非常健谈和热情,这一年和他们度过了课业之外轻松丰富的学院生活,例如一起在食堂(hall)吃formal(正餐)要穿上黑色袍子(gown),一学期一次的学术回顾(Academic review)要穿黑色袍子,和导师一起吃Leaver’s dinner也要穿黑色袍子,看到老师们集体身穿黑色集体长袍走过时,真的感觉自己是走进了霍格沃兹魔法学院,当然,牛津学生考试也是必须要穿黑袍,戴白色粉色红色康乃馨,最后完成所有考试被朋友们用彩带,喷条,食物等trash,最后跳进河里,好多传统都是非常独特而古老,很是新鲜。

这一年里除了学习和学院生活,我还了解和参加了牛津一些社团,例如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牛津辩论社,每周都会邀请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等进行演讲,并针对有争议的政治、人权、环境等各类问题进行辩论,十分精彩;学院rowing划船队,组织学生在学习任务极其繁忙的日子里一大早外出训练或者练习划船机,很考验意志力;career service团队组织的简历修改,career fair聚集许多各行各业的公司进行宣传,模拟面试,帮助同学提早了解行业,踏入职场;还有徒步旅行俱乐部(walking society)带我们去牛津周边风景秀丽的野外进行徒步,是认识新朋友,聊天、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又充实的。

总之我认为这一年在牛津的学习生活给我的本科专业学习打开了新的一扇门,取得了许多新的灵感,接下来一年我会努力把一些话题关联起来,争取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学习,找到有应用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尝试提出研究方案。和牛津国内外朋友的交往也让我对自己进行反思检讨,这一年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独立的人,我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中也会记得自己这一年中的体悟和感受,成为更好的自己。


翻译学习点睛:游学欧洲学二外

翻译1101祝田园


细数这两月在法国以及去过的其他欧洲国家发生的种种事情,感觉大开眼界。至今在法国境内去了巴黎、南法,境外国家去了摩纳哥、瑞士、意大利、梵蒂冈,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练就了即便是一个人也能在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的各国生活的能力,这些是在国内不可能体验过的,这就是最大的财富。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更希望体验当地的文化,和本地人进行交流,因此大多数的行程我都选择了“couchsurfing”这一新兴的住宿方式。Couchsurfing,俗称“沙发客”,也就是借住在当地人家中,有时是床,有时是沙发。在此经历中,我碰见了来自世界各国不同年龄段的朋友们,其中不乏拥有着各种神奇的经历和独特的思维观点,在文化和思维的碰撞中,我收获颇丰。

身为翻译专业学生,好多人都对我去法国这样一个对英语甚至有些“排斥”的国家进行交流感到不解。其实我的初衷就是为了好好学法语,毕竟法语是我的二外,普及率也很高,而且法国是一个优美、浪漫的国度。我们每周有5小时的法语课,训练视听、口语,老师用法语上的法语课也从刚开始的听天书进步到现在能基本懂得大意,甚至能够用法语做presentation了。虽说在法国,但我们的项目是英语项目,其他课都是用英语上的,身边的交流学生也都基本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母语国家,小组的合作任务也很多,因此更加锻炼了英语的视听和口语。

.每次去一个国家旅游,都能学到些不同的语言。比如我独自在意大利时,也pick up了一些意大利语基本的交流词汇,纠正了pizza(披萨)和pisa(比萨)的发音,而且偶尔能发出大舌音。在旅游中更加和专业相关的是真正体验了“多国英语视听”,熟悉了舌头各种打结的意式英语,含糊不清的黑人美语等等。

所谓“海外交流”,最吸引我的:其一,为我提供了无限种可能,其二:同时满足了两个叫我澎湃的梦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