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俄语所“历史和现代文化文本中的波中交往”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3-11-20

近日,波兰知名诗人、作家、文化学家克尔兹斯托夫·萨特拉夫斯基教授应邀为俄语所师生做了题为“历史和现代文化文本中的波中交往”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周露教授主持。

首先,周露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克尔兹斯托夫·萨特拉夫斯基教授的学术经历。萨特拉夫斯基教授在波兰瓦尔米亚与马祖里大学艺术系担任艺术与文化科学教研室主任。他将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相结合,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关注文化研究。他撰写了多部音乐学、文学批评、历史和文化理论著作,并以作家、音乐和文学评论家、广播、电视和公共辩论的主持人和专家的身份从事社会活动。他是波兰作家协会奥尔什丁分会主席、犹太文化协会“巴亚查德” 的副主席。他翻译了沃尔特·惠特曼,T·S·艾略特、艾伦·金斯伯格等众多英、美、德、俄诗人的诗歌,一共出版了七本诗集。他本人创作的诗歌在波兰被谱成歌曲演唱,还获得了金唱片奖。

然后,萨特拉夫斯基教授以人物为线索,向大家介绍了古代历史上中国与波兰之间的交流概况。早在17世纪上半叶,南明永历皇帝就派使者迈克尔·博伊姆前往欧洲。作为旅行家和传教士的迈克尔·博伊姆,是欧洲最早的汉学家之一,其在欧洲游历期间推广了中医文化。在明清时期,又有天主教传教士安德烈·鲁多米纳·杜西亚茨基在中国传教,并将波兰文学译介成中文。几乎同时期,还有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扬·米科瓦伊·斯莫古莱茨基在中国教授当时欧洲的科学成果,例如对数知识、太阳黑子等。他还与明末清初的天文学家薛凤祚一起出版了著作《用西方方法计算日食》。从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波兰与中国不仅有官方层面的交往,而且在文化和科学技术层面实现了互通有无。

随后,萨特拉夫斯基教授以文学、文化、音乐为主题,详细展开了近代波兰与中国交往的鲜活场景和历史事实。歌剧《图兰朵》的流行使得欧洲民众对中国和亚洲文化的兴趣显著增加。汉斯·贝思格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诗歌,包括李白、杜甫、张若虚的代表作。博格丹·里克特在华沙出版了《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这本书还曾在1940年被赠于哈尔滨学校的图书馆,是中国与波兰往来的明证。跨文化的接触,使得曾局限于国界之内的作品拥有了不朽的传奇性。

在二战期间,波兰报纸大篇幅报道了中国战场的战况,刊登了众多讨论战后中国局势的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波兰媒体以“中国正在发生非同寻常的事情”为题,对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做了报道。在图书出版领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波兰翻译出版了《中国:文化史纲要》、《中华文明》等专题著作;同时,波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迎来了又一次高潮。萨特拉夫斯基教授指出,波兰文化界对中国哲学传统非常重视。越来越多儒家、道家的经典得以从中文直接翻译为波兰语,大学里也培养出了许多汉学人才。

由于萨特拉夫斯基教授同时也教授音乐和舞蹈,他专门提及了音乐领域的波中交往。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克日什托夫·彭德列茨基,就在大约十年前以中国古代诗词为题材创作了第六交响曲《中国诗》。同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代钢琴家也多次在享誉世界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从1955年的傅聪到2000年的李云迪,来自中国的美妙琴音不断从华沙传向世界各地。

萨特拉夫斯基教授清晰生动的讲述为俄语所的师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盛宴,他用具体鲜明的事例展示出波兰与中国交往漫长而精彩的历史画卷,也激励着同学们精进外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争做新时代的国际交往使者。

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