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文件
外语〔2010〕4号
————————————————————————————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2009年党政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校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进程中的关键一年,也是外语学院实施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创新的工作主线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联系实际,开展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现将学院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进一步完善了2009级本科生招生模式,采用提前招生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形式,既在全国各地招收了大批学有特长、综合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又通过高考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录取一批高分考生,较好地克服了原来采用单一提前招生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提高了学院本科生源质量。
2、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培养新机制
2009年7月、10月,学院先后接受国家教育部专家组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期评估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评估,以评促建,健全了规章制度,制订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等4个文件,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学院2008年开始招收在职攻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已走上轨道。今年首次招收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1名和留学生3名。在招生工作中,坚持标准,规范操作,做到信息公开,公布了投诉电话及电子邮箱,自觉接受考生的监督,保证复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2009年未收到考生的投诉。
学院建立了外语学院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科研究生教育指导小组,组织各学科讨论完善课程体系,着力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建设好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学院努力开拓学科建设的新途径。由
3、进一步拓宽国际交流领域
学院进一步挖掘国际交流潜力,努力开拓新的交流渠道和合作方式,与多所一流大学协商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建立稳定持久的校际交流关系,互认学分,联合培养学生,大力推进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2009年本科生出国交流78人,研究生出国交流12人,另有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出国留学基金支持赴国外攻读学位,2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出国或出境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4、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严格执行大学英语督查组听课制度,督察组成员不定期地听取不同教师讲授的大学英语课程,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顺利通过2009年度验收。
自2009年起,学校恢复中断多年的大学英语分级考试制度。在新生入学时,由外语学院负责举行分级考试,确定学生英语水平,按不同水平分班授课,有力提升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发展
1、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质量
学院积极主动地开展科研组织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在战略高度整合学院科研力量,凝练新的科研梯队,在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的申报中都有新的突破,
2009年学院科研成果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权威期刊论文发表取得突破,其中SSCI 2篇;AHCI 1篇;权威期刊论文7篇;一级刊物论文22篇,获各类科研奖项14项,其中省部级科研奖1项。
为进一步促进学院科学研究成果的形成,扩大学术影响力,学院自2009年开始分批出版一套名为“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丛书”的高质量学术著作。丛书包括4个方向: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含教学类)、翻译学研究、文化研究。目前,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评选,第一批著作已初步确定2本书,待校外评审结束后,将于2010年出版。
2、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开拓创新,在学科建设上拓展传统研究方向,在继续做好沈弘工作室、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现代主义研究中心、青年教师创新平台等已有科研平台的跟踪、服务工作的同时,学院进一步凝练队伍,集结力量,借助以学院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为平台的文学和文化学研究,海外汉学、中西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与话语研究,以多媒体数字建模语料库为支撑的语言学、文化学、话语学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着力构建较大的跨研究所、跨学科、跨学院的科研平台。目前,学院已积极参与到人文学部的学术建设工作中,学院
3、进一步活跃科研学术氛围
2009年学院共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给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做学术报告26场,主办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通过高层次学术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院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师生的学术视野、科研意识与水平得到有力推动。
4、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认真贯彻学校人事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坚持人才强院战略,进一步整合学院的现有科研力量,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引进人才的领军作用,组织攻坚团队和梯队。学院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引进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初步拟定人员分类管理办法,强化人才队伍优胜劣汰机制。
学院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青年教师导航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轮训计划等途径,优化青年教师成才环境,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学术骨干,进一步改善学院人才队伍结构。2009年首批获得出国轮训机会的教师1名,10位教授担任首批青年教师导航导师。
三、大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学院努力与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多项合作,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为学院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获取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强区共建项目各子项目得到进一步的切实执行和落实。今年4月,学院与宁波镇海庄市民工子弟学校签订了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长期友好合作协议。该校校长及教师在11月带领优秀学生代表应邀来学院交流访问。
此外,学院努力将镇海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目前正与嘉兴、义乌等地进行沟通、协商,为双方的合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促成合作的实现,进一步拓宽学院社会服务的领域。
同时,学院积极开拓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外文版建设与维护项目的内容,全面参与到网站的版面、内容设计工作中。同时,在原有英文版、日文版的基础上,新增了法语、德语版,为小语种各学科的建设获得了有力的社会支持。
四、大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学院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建立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而健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09年度学院共发展学生党员115名,目前共有学生党员270名,其中本科生党员147名,占本科学生总数比例17.9%;研究生党员123名,占研究生学生总数比例65.1%。
2、进一步提升文化活动层次
学院学生文化活动的重点在于提升文化活动的层次与覆盖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学院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工作亮点,进一步扩大学院影响力。在第二十届浙江大学国际文化节中,开辟名师系列讲座论坛,邀请知名学者举行讲座,大大提升了国际文化节的学术含量与层次,同时搭配英语辩论赛、中德音乐文化交流会、泛长江三角模拟联合国活动、外文歌曲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提升自我的平台,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
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不断突破,取得多项喜人成绩。如俄语专业的闫��同学在2009中国“俄语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公派出国学习一年的机会;俄语专业李一帅同学的论文在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大学生和研究生契诃夫研讨会上被评选为全国论文优秀奖。他们都充分展示了外院学子的风采。
3、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院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加挂职锻炼,服务西部、服务新农村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之中。2009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百余名青年学子在暑假期间融入社会、投身基层,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校外资源,提高自身本领。在2009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评比中,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工作奖,“走进湘西 支教山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获得优秀团队荣誉称号,6名学生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4、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提前开展就业意向调查,掌握学生的就业心理和意向,并多次举行就业动员会,鼓励学生开阔视野,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他们面向全国、面向基层,使他们尽快找到合理的就业定位,同时也鼓励毕业生进一步深造。学院通过举办多场就业讲座、毕业生就业辅导会、考研辅导会、就业经验交流会等,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作求职经验介绍等方式,使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求职艺术、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了解。学院努力发挥学院就业网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顺利完成了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全力推进党建思想工作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学院党委认真抓好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工作,规范学习制度,注重学习时效,结合学术道德建设、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构建和谐学院、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学习等问题开展学习,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
学院党委通过切实组织全院师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中央、教育部以及学校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学习吴大观、钱学森、贝时璋等同志的先进事迹与伟大精神,开展学术道德建设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等途径,促进学院师生党性修养与思想境界的提高。在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中,学院结合工作实际,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来指导并解决学院及个人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极推进了学院的有序发展。在下一阶段,学院将按照学校党委部署,继续做好理论学习,结合实际,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2、进一步规范党的组织建设
学院党委以师风学风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模式,继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好入口关,规范程序,重点做好在优秀学生和中青年教师中的党员发展工作;通过举行讲座、开展理论学习等形式开展党员再教育活动,对师生党员加强党性教育、先进性教育。
3、进一步加强保密、安全工作
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保密工作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联系实际,扎实开展保密工作,为学院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促进与保障的重要作用。2009年学院党委积极组织开展保密承诺书签订工作,进一步增强涉密人员保密意识,落实保密工作和涉密人员保密责任,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学院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切实落实学校相关工作部署:坚持每天向学校2个部门报送师生出入境情况及安全稳定情况,做到“不迟报、不瞒报”,积极防控甲型H1N1流感;坚持定期每二周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确保学院的安全稳定发展。
4、进一步完善纪检、统战、工会、共青团和离退休工作
按学校要求,学院修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分工,分解任务,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大力推进了学院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
学院不断完善统战工作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鼓励党外人士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建言献策。
学院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及时了解学院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校工会活动、校五届教代会以及十九届工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等。同时开展旅游、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
学院积极支持共青团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学生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与教育活动,努力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与育人环境。
学院坚持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工作,成立离退休关爱工作小组,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力所能及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发挥老同志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并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和要求,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党委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