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最新通知

外语学院2009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11-03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文件

 

外语200912

——————————————————————————————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2009年党政工作要点

 

2009年是我校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进程中的关键一年,也是我院实施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关键年头。我院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创新的工作主线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联系实际,开展学院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

1、进一步完善本科课程建设

2008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中,学院通过调研广泛征集了师生对2006年以来实行的“外语+X”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与建议。根据师生的建议,学院将进一步修订2009-2013年本科教学计划,并以教学计划修订为契机,理顺各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协调语言类课程与研讨类课程比例,建立开放式的课程模块。学院计划新学期初召开学院教学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讨论本科课程设置问题,努力处理好外语特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推进“外语+X”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2、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2008年学院以何莲珍教授为带头人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国家级教学团队。除此之外,学院尚未建立其他以团队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多数教师都处于个体教学状态。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合理整合资源,努力改变教师个体教学的局面,争取从I TTeam),努力建立多个教学团队,形成人才培养的团队优势。

3、进一步开拓学生实践基地

外语学科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者需要有大量的实际应用经历才能够扎实地掌握它。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将努力为学生开拓新的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学会某一外语学科。

二、整合科研力量,推进科研创新工作进一步发展

1、进一步做好重大课题的攻坚工作

学院将努力改变以个体研究为主的局面,一方面整合学院现有科研力量,特别是强化中青年学术后备队伍的遴选、培养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学术水准或承担国家重大目标任务的杰出人才,发掘和促成新的科研方向,组织攻坚团队和梯队,形成以团队研究为主的科学研究局面。以团队研究的优势争取在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重大课题上有所突破,主动参与到我校人文学科的211工程建设工作之中,积极参与、规划和设计具有浙江大学文科特点的重大科研项目。

2、进一步调整内置机构促进科研平台建设

学院研究所建制运行几年来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然而这一模式在学院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因素,如各研究所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一些研究所战斗力不强、人气不旺、产出不高,阻碍了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学院将进一步研究探索院、校两级研究所建制,调整学院内置机构,为科研平台建设与交叉学科研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继续做好沈弘工作室、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现代主义研究中心、青年教师创新平台等已有科研平台的跟踪、服务工作的同时,学院将进一步凝练队伍,集结力量,努力建构较大的跨研究所、跨学科、跨学院的科研平台,为介入学部层面的科研平台工作做好积极准备。目前,主要的努力方向有以下三个:以学院现代主义研究中心为平台的文学和文化学研究,海外汉学、中西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与话语研究平台,以多媒体数字建模语料库为支撑的语言学、文化学、话语学研究平台,学院将借助这些研究方向着力构建大平台,推动学院科研创新工作走向全新的发展局面。

3、进一步争取学科建设的新成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科的发展作为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各个学科的均衡发展。学院将进一步创造条件,把握机遇,整合力量,提早准备,争取尽早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学院将凝聚各二级学科力量,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院4个校级研究所、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沈弘工作室、现代主义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的作用,构建多语种、多学科交叉学科。

4、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师资队伍

学院认真贯彻学校人事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继续以人才强院战略作为学院发展的途径,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考评机制,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人才队伍优胜劣汰机制。

以新一轮聘岗工作为契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以及研究所、科研团队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在新一轮聘岗中,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为导向,以业绩奖励为手段,建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科研激励机制,形成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强化创新能力所需要的聘岗工作模式,争取顺利完成学院新一轮的聘岗工作。

三、发挥学院特色,积极主动拓宽社会服务领域

1、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领域

学院努力与各级地方政府开展了多项合作,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为学院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获取了强有力的社会支持。2009年学院地方合作的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与宁波市镇海区的教育强区共建合作项目,首先要完成外语教师与非外语教师的培训、与镇海区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共建、中小学英语学习网络平台建设等三个子项目;二是要努力将镇海模式推广、复制到北仑、义乌等地,进一步拓宽学院服务地方的领域;三是把社会服务作为学院学科发展的具体工作之一,努力从社会服务的课题中形成纵向课题。

2、进一步提高继续教育层次

学院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开展的各类社会服务工作,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下一阶段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办学管理体制,建设继续教育办学基地,大力推动继续教育办学向高层次、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

3、进一步增强引领文化能力

引领文化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又一重要途径,学院将积极提高自身引领文化的能力,为国家、省市及学校的文化建设做出努力。一方面通过积极介入到中国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等建设以及孔子学院、浙大海外桥头堡等建设工作中,大力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浙江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过程中,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力量,推动浙版图书“走出去”工程,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促进国际汉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四、加强党建工作,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进一步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

继续做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是试点工作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是落实和检查整改方案的重要环节。学院党委将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会、举办专题研讨会、听取专场辅导报告会、开展主题活动会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确保学习达到端正态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学院将按照学校党委的有关部署,结合学院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师生党员以学习十七大精神为重点,进一步深入学习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浙江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

2、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新模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继续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规范程序,严格把关,重点做好在优秀学生和中青年教师中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预备党员和党员的再教育,确保组织发展质量;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鼓励各党支部积极申报组织生活创新立项,丰富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增强组织生活的效果。建立健全学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院将按照建设和谐学院的目标,继续抓好师风学风建设,积极探索师风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相关措施正面引导迟到、旷课学生,努力形成学院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重视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等学生骨干的培养工作,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发挥好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教学能手、教学名师、育人标兵等,引导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为神圣职责,树立良好的育人氛围。重点提升学生文化活动的层次与覆盖面,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学院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工作亮点,进一步扩大学院影响力。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开阔视野,面向全国、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鼓励毕业生进一步深造。

4、进一步做好纪检、统战、工会、共青团和离退休工作

学院将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统战工作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维护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支持共青团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继续关心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发挥老同志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党委

                     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二��九年二月十一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