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外语学院研究生与青年学者面对面第二期活动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05-23

谈谈跨学科与外语教学

——记“外语学院研究生与青年学者面对面”第二期活动

 

 

520下午1点,“外语学院研究生与青年学者面对面”第二期活动在东5-201拉开帷幕,主题为跨学科研究与外语教学。活动邀请了外语学院四位在跨学科研究及外语教学领域卓有成就的青年教师参加。出席本次活动有外院党委副书记王玲玲老师,外院研究生党总支傅利琴老师和外院研究生会主席李一帅,活动由外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孙皖主持。

王玲玲党委副书记首先致辞。四位到场的青年学者分别是梁君英、刘慧梅、赵宏琴和方富民老师。谈到跨学科研究的视角,赵宏琴老师首先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认为兴趣先行。认为随着教学理念、方法、沟通以及期望学生达到的境界等诸多变化,拘泥于单一的学科之内是有局限性的。刘慧梅老师认为学习西方的文化容易导致对本土文化的忽略,她以自己本学期开设的“休闲与文化”课程为例,谈到了该课程如何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并指出了三点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益处:首先是重读经典文本会增加教学工作的底气,第二是带来研究方法的提升,最后是拓展学科的视野,能获得更大的与国际学者对话的空间。粱君英老师充满感激地回忆起自己的硕导带领自己走到心理语言学的大门,让她看到不远处闪耀着的学术亮光,并强调学术写作要思路清晰,围绕主题;这两点体现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她还提到UC BerkeleyGeorge Lakoff教授带给她教学上的最大感触便是“热情”,鼓励大家在语言学研究上用心、凭着热情和哪怕是自己的一点小兴趣也要一路做下去,让心沉静下来,伴随着师长们带来的启发,自己也会一步一步成长。方富民老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曾获得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学校CC98论坛更有学生说因为选老师课的人实在太多,自己经常选不上的事,可见老师的教学魅力和课程感召能力非同寻常。加上在座老师介绍他是“风生水起”的英语教学者,这一下把大家的目光都吸引到老师身上来了。老师说在大学英语课上,学生同老师的关系要密切一点,接近和了解学生都是发自内心的热情,随后他深入浅出地描述了自己的备课要点,向我们展示了他感触颇深的“两心交汇”的教育理念:用心去教,用心意让学生去说。在场同学们听了都频频点头,似有所悟。

谈到如何处理本专业与所跨专业的关系时,赵宏琴老师引用了《北京人在纽约》开场白:“如果你爱她,那么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随后,老师极其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她对学术的解读:如果你爱这个研究问题,带它到其他学科里去走一走、看一看,给它成长的空间;如果对这个研究问题恨了,不妨也带它到陌生的学科里去历练。生动的比喻使在场的同学们心领神会。

回答学生问题阶段。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向外国人宣传中国文化,是否需要迎合他们的兴趣这一问题时,刘慧梅老师回答说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要借鉴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进行对接,并以外国人喜欢的形式来进行传达。在问到心理学、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的关系时,君英老师补充说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现象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问题导向,再从心理、医学、神经学等多重角度切入。同时,作为一名公认的优秀教学工作者,老师还补充说到外语教学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也包括教师人格魅力的延展,并认为教师个人的知识体系、性格特征和专业导向这三个因素是教师把笼统的知识落实到细致的教学工作上时之所以会呈现不同特征的原因所在。

在谈到生活、工作和家庭等个人问题时,君英老师分享了她自己的切身体悟,说这先是一个认识的问题:“你首先是什么?”首先是一个女儿,孝敬父母长辈,然后才是一个母亲和妻子,并认为拥有一个温暖、舒服的家庭在背后支持,会让人无论身在何种环境,都能怡然自处。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跨学科研究与外语教学,正如老师提到的那样,理论研究虽然并不一定要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内心那个角落,随时准备,蓄势待发。或者像方富民老师那样,在课堂上“风生水起”撒播知识的种子,与学生一同分享教学带来的快乐、经历成长,未尝不是一种吾心向而往之的追求。

在同学们的不断提问下,此次活动逐渐接近尾声。四位青年学者在活动过程中,也不断向我们表达了“研究生与青年学者面对面”活动举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殷殷期盼,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宝贵而诚恳的建议,这将是我们受益无穷的。相信“外语学院研究生与青年学者面对面”活动在今后会越办越好,为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之间架起一座更宽阔、坚实的沟通桥梁。

                                              外语学院研究生科

外语学院研究生会

2011521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