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刘海涛教授做客“教授领航”读书会第三场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05

人类语言的跨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

 

语言学正在从传统的艺术与人文学科转向现代的认知与生命科学,其研究方法也正在经历从内省法到实验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迫使语言学家进入跨学科研究者的行列,也为其他领域的学者进入语言学研究领域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采用人类语言的真实语料,通过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结构与演化规律?怎样提升语言学研究的路径与价值呢?
    12月2日下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海涛教授做客外语学院“教授领航”读书会第三场,就此问题举行了《数据密集型语言研究》学术讲座。讲座由外语学院副院长王永教授主持,外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出席了讲座,此次讲座得到了学院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研究生广泛参与,会场座无虚席。  

    刘海涛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语言学、依存语法、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国际语语言学。已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近半数是用外语在国外发表的,其中多数文章被SCISSCIA&HCI等国际主要检索系统收录。  

讲座伊始,刘海涛教授首先指出,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处理语言数据。他介绍了如何结合真实语料,确定合乎语言学理论的词类和依存关系,将语言从线性结构转换成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依存距离、语言类型、语言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刘海涛教授就数据密集型语言研究方法,通过详实的例证阐明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创造力,数据密集型语言研究中的重点,给予了着重讲解。  

海涛教授结合大量真实语料来分析和划分类型,语言复杂网络主要涉及真实语言网络的建构和特点、动态语义网络、复杂网络和儿童语言发展,进一步佐证语言类型研究的主要创新包括把依存方向作为类型学指标等问题,阐释了依存距离研究主要探讨语言中依存距离分布规律及其认知基础的观点。强调了语言规划的复杂性和推进本领域研究的迫切性,指出交叉学科研究是科研创新的动力。他还就以上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发现,对于深化研究者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做了详细说明,受到与会者欢迎。  

    最后,师生们还就“数据密集型语言研究”的语言类型的划分、工作记忆与语言使用规律、语义和句法网络的构建、语言中各个层面的区分等问题与刘海涛教授进行互动交流,刘海涛教授用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大家一一解答。王永教授在讲座最后点评时说,刘教授多年对科研的兴趣和热爱,通过独特的交叉学科研究视角和方法深入对问题的探讨,所以能取得该领域的丰硕成果。整场讲座不仅从语言学知识方面带给与会者全新感受,更是在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上给予我们启发,值得大家进一步学习思考。

 

 

 

 

                                                  外语学院

                                                20年12月3

                      (李一帅/文、图)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