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由浙江大学刘海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计量语言学研究”(批准号:11&ZD188)开题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举行。
本次开题研讨会邀请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冯志伟研究员、大连海事大学范风祥教授、北京大学王厚峰教授、清华大学江铭虎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燕萍教授作为评议专家,冯志伟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邵清、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王三炼、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文炯等同志到会指导。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主要成员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主持。
罗卫东副校长代表浙江大学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他介绍了浙江大学在科学研究工作方面的现状,指出学校目前对交叉学科研究非常重视,希望能以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带动包括语言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社科联邵清副主席表示,浙江大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希望浙江大学能够充分利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一有利的载体,培养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团队,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语言学等社会科学以及交叉学科的发展。
刘海涛教授就课题的目标、内容、意义、研究队伍与研究基础、研究重点与难点、进度安排等问题作了详细汇报。刘海涛教授说,该课题将以计量语言学理论、配价理论与依存语法为指导,以真实的语言数据为材料,采用现代计量语言学的一般方法、复杂网络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认知心理实验等手段,对现代汉语进行统计、描写、对比、建模、仿真等计量研究,旨在挖掘汉语的语言结构规律,探究汉语和汉字系统在人类语言与文字系统中的特点与共性,研究语言规律与认知结构的关系;该课题研究有助于发现汉语的结构规律与演化规律,提高对汉语结构与系统的认识的客观性、描写的精确性、解释的充分性与合理性,有助于提升汉语研究的科学化程度,加速汉语语言学的科学化进程,缩小汉语计量语言学同国际计量语言学研究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发挥计量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计算语言学领域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该课题的研究是对国际计量语言学的全面补充与发展,有助于增强与提高中国语言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与话语权。
冯志伟研究员肯定了该课题在跨学科探索语言学问题与促使计算语言学研究回归语言学阵营这两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在研究过程中要对汉字拆分标准、句法标注体系的科学性、形式语法体系的可操作性等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建议在认知研究中注意加强实验手段。
王厚峰教授就语料规模、句法体系的选择、标注体系与标注工具等问题与课题组进行了讨论,建议尽可能将篇章等超句结构的计量研究纳入到课题的研究范围,以便从计量的角度为语篇的自动分析等领域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范凤祥教授首先肯定了该课题的前沿性与创新性,认为研究队伍阵容强大、搭配合理,是典型的文理交叉研究,并与课题组就多语体语料库与历时语料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建议将句子信息分布、单现词等问题纳入到课题的研究中。
江铭虎教授对该课题在交叉学科方面的探索与前期研究基础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该课题采用的计量语言学研究方法对语用学研究具有参考作用,因此希望课题组也在这一方面展开研究,并表示愿意在相关领域与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
董燕萍教授建议,在研究中应充分重视信息结构在语言线性结构与网络结构相互转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描写研究的同时加强研究的解释性;重视个体语言发展研究与跨语言对比研究。
围绕专家提出的问题,各子课题负责人与其他成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结束后,刘海涛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专家表示感谢,并表示在研究过程中将结合专家们提出的建议,严格按照研究计划开展工作,在中国语言学的国际化与语言研究的科学化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最后,何莲珍教授向与会专家、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浙江大学与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等上级领导单位表示了感谢,希望该课题能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次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就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明确了各个研究方向的具体任务与近期急需解决的一些研究问题。这标志着,该课题已开始进入实质性的研究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