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3点,外语学院本科课程建设研讨会在紫金港东五201召开,校副秘书长、外事处处长范捷平教授、校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许高渝教授、外语学院院长何莲珍教授、《综合英语》、《经济德语》、《基础法语精读》等7门示范性课程负责人、《世界文学史》、《中外文化精萃》等3门面向新生开设的大类平台课程所有任课老师、各专业教学单位负责人、本科生教育科全体老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王永教授主持,会议旨在讨论研究本科专业课程的现状、建设以及发展相关事宜。
会上,王永老师首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相关会议精神及有关工作布置。之后为本科专业示范性课程的研讨环节,由7门院级示范性课程负责老师介绍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每位老师通过PPT或者口头讲述的形式进行示范性课程的介绍,老师们结合课程建设目标以及平常教学中学生的相关反映和发现的问题,向大家介绍了该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建设方向。
会议第三环节为学院平台课程研讨,由《世界文学史》及《中外文化精粹》课程组组长介绍课程实施情况,高奋老师从上学期末学生对课程反馈情况着手,在学生总体肯定的前提下谈到学生对《世界文学史》这门课程的更多期望。的确,学院倾注大量精力来建设大类平台课程,凝聚各专业学科带头人担任任课教师,课程的开设为学院优秀人才培养、吸引优秀学生生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今后课程建设要特别注意朝整体性、系统性方向努力,让学生从中受益更多。马以容老师介绍了本学期开的《中外文化精粹》课程的开课情况,马老师从教学组织者和任课教师两个角度谈了她的看法,也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能听到更多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听完所有老师的汇报后,王永老师征求了与会其他老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组成员许高渝老师首先发言,许老师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做法,认为学院召开这样的课程建设研讨会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他说,外语学院作为以教学主的单位,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尤其必要,指出示范性课程建设过程中,基础很重要,也就是说建设这门课程的“基础在哪里?基础是什么?”这点必须弄清楚,并且要把这个基础先建设好。同时认为课程建设中的教学团队建设也很重要,提醒学院要特别注意。许老师还从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身份, 向与会老师谈了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听课情况,许老师一直十分关注我们外院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
接着,校副秘书长范捷平老师高屋建瓴,发表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教学是外语学院的强项,我们有责任把强项做强,继承教书育人的好传统。范老师重点谈了以下四点:第一,本科生是人才之根本,办学之根本,培养好本科生,上好课程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学院老师责任心强,对教学工作敬业,但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第二,课程要有大学特色,课外学习要与课内学习紧密结合,重点做好课外文章。第三,课程建设要系统化,目前的部分课程设置还存在有些散乱的情况,学院今后要注重课程整合和安排,往系统化方向建设和发展。第四,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范老师认为教育者身份不可被剥夺,目前学校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中学生给老师的打分所占比重过高,导致部分老师处于被动地位,建议学校调整考核办法。
院长何莲珍老师结合上述老师的发言,谈了以下三点:第一,培养学生是教师最大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第二,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希望老师们积极准备,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努力申报校、省、教育部等各类教学教改项目,尽力争取到更多的经费用于教学。第三,要注意把握好几个结合点,即教学与教学研究、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通过教学完成教材编写、论文发表和教学成果奖的获得。
会议结束之后与会人员共进晚餐,并在晚餐的过程中继续交流心得感想。
本科生教育科
2012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