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十三讲成功举办: 莎士比亚和他的十四行诗

发布者:祝秀香   发布时间:2018-10-08


2018928日下午,来自西南大学的罗益民教授在外语学院青荷咖啡吧为外院师生带来主题为“莎士比亚和他的十四行诗”的学术讲座。罗益民教授为北京大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研究学者,西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本次讲座由郝田虎教授主持,陈新宇老师、丁光老师等三十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本次讲座通过对莎士比亚身份的界定,明确莎士比亚创作十四行诗的原因,并介绍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版本史钩沉、主要内容、艺术价值、汉语翻译以及研究状况。

讲座伊始,罗益民教授提出问题——莎士比亚是否是一个经典的文学作家?罗教授指出,莎士比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文学家),至少不是大作家(大诗人)。因戏剧在当时并不算作文学,所以莎士比亚是一位娱乐业的剧作家,而其所写的中长诗和十四行诗构成了他作为大半个诗人的基本要素。莎士比亚进行创作的原因本是齐家立业,其作品流传至今实属“有心栽花,却无心合道”。

接着,罗益民教授介绍了十四行诗的各个版本,包括1609年四开本、1640年本森(John Benson)的伪劣本以及1780Malone的拨乱反正。

罗教授还总结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构成、内容和艺术技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包括126Young Man Sonnets26Dark Lady Sonnets2首译作和后缀《情女怨》。同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充满故事性,由于其第一人称的叙事话语,所以前126首为同性恋诗,127-152首为异性恋诗。十四行诗的主题包括爱情、友谊、时间和宇宙论。教授将十四行诗的艺术技巧概括为工整成熟的技巧、丰富生动的意象系统、美丽动人的隐喻世界和游刃有余的文体风格。

莎士比亚诗集的传记性质体现在第一人称叙事、诸多事实与诗集中人物的对应等方面。罗教授列举了诗集第20297678107154首中人名和情节与现实的对比,提出了这些对应可在某种程度上解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传记性质。

谈及十四行诗的汉语翻译,罗益民教授对比了梁宗岱的异化本、杨熙龄的准归化本以及辜正坤和苏福忠的归化本。罗教授详细阐释了十四行诗的格律、韵脚等带来的翻译难点,以及翻译家们在翻译十四行诗的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和成果。

此外,罗益民教授结合2016年参加世界莎士比亚大会的经历,阐述了十四行诗的文本及文化研究现状,介绍了对文学审美空间的新认识,并揭示了莎士比亚艺术的伟大魅力和价值。

罗益民教授提出,研究文学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对于西方文学,中国学者也能做出超越西方学者的研究。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翔实,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给人以启迪,着实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学术盛宴,令人受益匪浅。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文/何佩帆 图/冯钰楚)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