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开学第一课 起航新征程】翻译的理想与现实 ——朱晓宇老师带来的“开学第一课”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19-09-12

来外语学院翻译系的朱晓宇老师是同学们眼中“闪闪发光的儒雅男神”,作为一向的同学们的“引路者”,“翻译的理想与现实”成为了他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

翻译是不自由的

课堂伊始,朱晓宇老师从学生们的返校心理切入,生动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快乐来源于丰沛的自由。”进入新学期,会有一定的厌学,就是因为感到自由受到了限制。

“而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自由的”,他说,“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成为翻译的原因。”

来听朱晓宇老师课的大部分同学来自翻译专业,但朱晓宇老师调侃道,很多同学后来不喜欢翻译了,不愿意成为职业翻译,究其原因,他们觉得自己的自由被剥夺了。

“事实上,当我们为别人翻译时,的确是不自由的,翻译别人的语言限制了我们。” 而自由是一种力量,一个人拥有越多的自由,就拥有更多的力量。“就像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你感到无往不利,浑身充满了干劲一样”。朱老师说着打了一个比喻。反之,不自由的感觉往往令人十分沮丧,就像被锁住了手脚,没人喜欢这种感觉。

翻译又是自由的

“翻译限制了我们的一些自由,但事实上,我们从翻译中也可以收获另一种自由。”对于朱晓宇老师来说,真正的翻译力图实现理解和表达的自由。翻译和翻译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自由而准确地阐释和传达被翻译者的意图,对于一个职业翻译来说,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

“一些人不喜欢阅读外文翻译过来的书籍,就是他们认为阅读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因此,他们迫切地希望掌握外语。”为了加深同学们对于自由的理解,朱晓宇老师这样举例。“翻译所享受的自由正在于此,他们可以更加毫无阻碍的理解他人,感受世界。”

翻译的现实

“有些人说自己大学里语言学得特别好,好到看电影时可以不用看字幕就全部理解,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翻译的理想是自由沟通,是对信息对思想完全的理解和完全的表达。这是没办法做到的,只能不断努力,向这个目标接近。

提到翻译的现实情况,朱晓宇老师诚恳地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录下了自己会议上的翻译并在会后进行了回放,发现其中有不少失误。“当时翻译充满了自信,回放时却依旧发现有漏听和理解偏差的现象。”因此,他鼓励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中时时记录下原文和翻译,结束后再回放进行改进。对他来说,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他同样真诚地希望翻译学子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不断进步。

翻译的理想

“翻译比他人享受了更多语言上的自由,但这不是为了炫耀”,朱晓宇老师解释道,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取得理解和表达的自由,并且把这种自由传递给读者和听众,让他们和译者一起,享受到这种自由。

对于他来讲,翻译的理想状态是,除了译者之外的其他人如果没有必要,不用再去学习外语,“大家可以对外语一窍不通,因为他们有我们可以依靠。翻译无处不在,并且值得信赖,他们在语言和沟通上的自由可以通过我们得到保障。”从这点上来说,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作用和翻译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技术,使用技术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从事翻译工作还需具备一种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我们要对国家负责任,要对文化传播做出一点贡献的话,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态度。”朱晓宇老师带领的学院翻译团队在良渚古城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承担了申遗文本的译文校对工作及其他多项相关事务,他们确保文字传达准确、沟通流畅,为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

朱晓宇老师期待着所有的翻译学子,当他们走出校门时,当他们愿意成为职业翻译时,可以成为被他人信赖的翻译。他鼓励大家,“学好翻译这门课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自由,也是为了给他人带来自由。”

朱晓宇老师以真诚和热情的开场为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他也鼓励着所有翻译学子在翻译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开学第一课、启航新征程”这一教育活动在浙大外语学院党委的组织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旨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起高校“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合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图/乔昕悦

 

 

                                                      外语学院

2019912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