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我院方富民老师负责的大学英语Ⅳ、梁君英老师负责的英语口译两门课程双双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和有关通知要求,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教育部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其中浙江大学2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我院入选的大学英语Ⅳ、英语口译两门课程均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两门课程均属于我校外语类通识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
大学英语Ⅳ课程由方富民老师担任课程负责人、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创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与领导能力等各项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全面、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成果显著,“五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以及持续进行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并在国内起到了广泛的辐射示范作用。
英语口译课程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教师与翻译专业教师联合组成教学团队,课程始建于2005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学科交叉”的“专业+口译”人才。课程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注重三个维度的并行发展:维度一是双语能力;维度二是专业知识;维度三是面向全球胜任力的卓越素养。经过十五年的课堂教学,英语口译课程在教学理念及教学实践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口译能力的光束模型(BEAM MODEL),对于提升本科生的认知、人际和个人发展能力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外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师资队伍与课程建设提质工程,本次2门外语类通识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正是提质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我校学生在全国重大专业赛事中的优异表现也是提质工程的重要体现。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有重要影响力的英语竞赛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共获得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特等奖3项、全国英语写作比赛特等奖2项、全国英语阅读比赛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2项。
附:浙江大学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清单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课程团队其他主要成员 | 主要建设单位 |
行政法 | 郑春燕 | 胡敏洁、金承东 | 浙江大学 |
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 | 吴秀明 | 陈力君 | 浙江大学 |
英语口译 | 梁君英 | 朱晓宇、高睿、俞建青 | 浙江大学 |
大学英语Ⅳ | 方富民 | 何莲珍、周颂波、傅莹、闵尚超 | 浙江大学 |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吴飞 | 洪宇、沈爱国、张康敏、吴小龙 | 浙江大学 |
实验设计与心理统计 | 沈模卫 | 高在峰、周吉帆、陈辉 | 浙江大学 |
力学导论 | 赵沛 | 杨卫 | 浙江大学 |
工程图学 | 陆国栋 | 费少梅、刘振宇、王进、黄长林 | 浙江大学 |
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 | 罗仕鉴 | 应放天、徐雯洁 | 浙江大学 |
过程设备设计 | 郑津洋 | 刘宝庆、陈志平、顾超华 | 浙江大学 |
高分子物理 | 李寒莹 | 徐君庭、宋义虎、仝维鋆 | 浙江大学 |
工程热力学(甲) | 孙志坚 | 俞自涛、郑梦莲、杨卫娟、张彦威 | 浙江大学 |
信号分析与处理 | 齐冬莲 | 孙晖、张建良、于淼、季瑞松 | 浙江大学 |
传感与检测 | 张宏建 | 黄志尧、黄平捷、冀海峰、周洪亮 | 浙江大学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王晓萍 | 王立强、蔡佩君、詹舒越、梁宜勇 | 浙江大学 |
程序设计基础 | 何钦铭 | 许端清、陈建海、徐镜春、张引 | 浙江大学 |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 | 耿卫东 | 陈为、王锐、彭韧、厉向东 | 浙江大学 |
大跨空间结构 | 罗尧治 | 沈雁彬、董石麟 | 浙江大学 |
精细农业 | 何勇 | 冯雷、方慧、刘飞 | 浙江大学 |
环境化学(甲) | 朱利中 | 陈宝梁、王玮、谢晓梅 | 浙江大学 |
茶文化与茶健康 | 王岳飞 | 何普明、徐平、周继红 | 浙江大学 |
传染病学 | 阮冰 | 盛吉芳、徐凯进、肖永红、杜维波 | 浙江大学 |
公共管理学 | 谭荣 | 胡税根、徐林 | 浙江大学 |
外语学院
外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中心
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