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德语教师大会在线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者:高晓洁   发布时间:2020-10-23


20201016日至18日,由浙江大学和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主办的中国德语教师大会在线会议(Online Conference of German Teachers in China)成功举办。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研处处长李恒威教授、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院长Clemens Treter博士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

与近些年全球德语学习者人数整体下行的趋势相反,中国德语学习热度连年走高,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20年间中国德语学习者人数上升了约33%,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日益扩大的德语学习者群体不仅引起了中国学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当前背景下,“新文科”概念逐渐提上日程。 “新文科”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经济发展、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德语学科作为外语传统小语种学科之一,教学领域关注的将不仅限于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形式,“数字化”与“对外语言教育”两个新课题亟待探讨:数字化如何与对外德语教学有机结合?对外德语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又呈现怎样的发展、面临何种机遇?

大会邀请到中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在线开展4次圆桌论坛、20余个专家报告和20余个专题工作坊,就德语教学研究、德语教学与研究的数字化、德语教学实践、德语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网络化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为250名德语教师及德语教学研究者献上一场空前的学术盛宴。

吉森大学的Dietmar Rösler教授作了题为“德语作为外语(DaF)数字化:外语学习中的数字媒体应用——未来十年的挑战”的报告,其中述及数字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重塑外语教学以及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等内容,他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要帮助学习者表达思想,更好地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则教师必须能够传达智能手机和数字工具所无法提供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在教学实践发生变化后,不同国家的教学研究和反思显得更为重要。浙江大学李媛教授阐述了中德DaF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研究方法和路径入手,提出了研究选题的重要性、方法的适切性和实证研究迫切性。美因茨大学的Marion Grein教授则在教学实践方面带来新声,她借助仪器进行眼动实验和脑电观察,测试学生的语言习得能力,为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典例。德语教学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互动主义等理论发展,教学方法也经历了试听法、交际法、跨文化法等演变,直至今日,研究者和教育者不能再单纯以“好”衡量教学理论与教学法,而应当以“更合适”作为衡量原则。


开幕式直播现场 | 与会嘉宾:Dietmar Rösler教授(吉森大学),李媛教授(浙江大学),Marion Grein教授 (美因茨大学)Jan Sprenger(北京歌德学院),Ulrike Drissner(首尔歌德学院)


为了使大会具有更前端、更广阔的视野,不局限于德语单一学科,会议组织者特邀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的刘海涛教授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翟雪松研究员,分别作专题报告“AI时代的语言研究:问题、资源和方法”、“外语学习中的眼动追踪与刺激回忆法研究”,给予与会者跨越德语圈、跨语言、跨学科的视角,加深对大会主题的思考。

会议还特别设置了四个圆桌论坛。其中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主编论坛,与会主编针对如何发表、怎样找到选题、选到适合自己的期刊进行了深入交流。德语教师在进行期刊投稿时,首先要注重研究问题的选择,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在德语教材出版论坛上,亦有来自CornelsenHueberErich Klett Verlag以及上海外语出版社的代表列席,就外语教材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他们认为,未来的德语学习将会是混合形式的学习,教材出版商扮演内容管理专家,教师担任语言学习过程的监督者。两者共同作用,评估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群体需求,搭建出更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提到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


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主编论坛| 与会嘉宾:Michael Seyfarth 博士(莱比锡大学),Renate Freudenberg-Findeisen教授 (特里尔大学)Simone Schiedermair教授(耶拿大学),Ding Junjun副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冯亚琳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

主持人:李媛教授(浙江大学),Jan Sprenger(北京歌德学院)


此外,大会提供二十三个不同主题、不同讨论形式的工作坊。工作坊的主持人既有资深教授,又有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主持人根据自身擅长领域,吸引志趣相同的参与者共同探讨。教学方面,有具体教学实践相关的工作坊,例如“高中青少年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能力的促进——以词汇学习为例”、“话题导向的趣味儿童课程”;教学研究方面,亦有“德语课堂的行动研究”、“在自己的德语课堂进行研究:行动研究和教育设计研究的可能性和挑战”等互动型报告/工作坊;针对数字化教学,“用微课制作数字课程”、“在线课程教学中的内在差异”、“在线德福考试介绍”等工作坊提供了线上教学的各种不同可能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首设了一个博士生工作坊,由浙江大学博士生李雨珊主持,主题为“基于语料库的德语教学和研究”,为青年学者和学生提供语料库学习与研究相关经验与建议,吸引了不少教师、硕博士生们积极参与研讨。


虚拟工作坊参与者(部分)


在所有报告和工作坊中,“数字化”这一关键词贯穿始终。受疫情影响,教育产业全面数字化时代提前到来,这对德语教师提出了刻不容缓的应变需求。歌德学院的专家们给予德语本科专业中的教师能力培养以充分的重要性。Michael Schart教授庆应大学)、刘齐生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Claudia Riemer教授(比勒费尔德大学)等学者对此表示赞同。数字化已成为当今和将来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技术不能先于内容,教师必须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巧用数字工具为学习者打开新的大门。

本次大会以在线形式,以“数字化”形式尝试回应“数字化”问题,突破时空界限,探讨了在中国热议的德语教学研究、德语教师发展问题,形式新、范围广、反响好,为中国各界德语工作者献上了一场空前的学术盛宴,在学者交流、学术探讨、教学实践等方面带来新声,构建了中国德语教师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建立起跨国、跨学科、跨语言、跨校学术网络。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多语教师发展中心全体德语教师参加了此次德语教师大会。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多语教师发展中心


文字:黄含笑

图片:歌德德语世界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