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十期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杨丹旎   发布时间:2021-12-20


1217日下午,“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活动第十期如期云端开展,讲座主题为“寻找卡夫卡作品中的中国印记——以短篇小说一道圣旨为例”。主讲嘉宾是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罗炜教授。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的刘永强副教授主持。

罗教授的讲座包括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罗教授结合卡夫卡的生平和性格特点,讲解了“卡夫卡生活中的中国慰藉”。据布罗德回忆,卡夫卡在生活中经常情绪愁苦,不满现实,又怀疑自我,然而他在中国古诗中却能找到精神慰藉。海尔曼编译的《公元前十二世纪至今的中国抒情诗歌》是卡夫卡极为喜爱并反复诵读的书籍。也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卡夫卡自比为“中国人”,甚至给未婚妻取中文名。他在写给菲利斯·鲍尔的情书中经常引用中国古诗。罗教授以袁枚《寒夜》和李白《行行游且猎篇》为例生动展示了卡夫卡借助中国文学所表达的婚姻观、家庭观及人生观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罗教授重点介绍了“卡夫卡研习中国的途径”之一,即他对中国文学、哲学和国情方面的德语文献的深度阅读。紧接着,报告从阅读转向创作。讲座第三部分围绕“卡夫卡涉及中国的作品”展开,罗教授通过精细的列为大家清晰呈现了卡夫卡文学创作直接和间接涉及中国元素的代表作品。

在进行了充分的宏观勾勒和背景知识铺垫之后,罗教授在讲座第四部分开始聚焦卡夫卡全部作品中的核心篇目——“《一道圣旨》对中国元素的化用”。她首先概述国外对这一短篇小说的几种经典解读范式,而后通过细致入微的文本分析深挖了小说里的中国元素及其来源:《一道圣旨》关于中国的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尤里斯·迪特玛1912年发表的游记《在新中国》卡夫卡对这些信息的加工改造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其次,《一道圣旨》的苍凉氛围、绝望基调和部分内容则是借鉴了海尔曼翻译为德文的杜甫诗歌《秋兴八首》之四中的诗行最后,罗教授提醒大家注意小说中的一个细节,即文中两次提到的太阳意象,并抛出问题:为何信使开道要手指胸前的太阳标志?卡夫卡研究虽然早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的“显学”,然而对这个文本细节却至今无人作出解释罗教授在讲座中分享了她的研究新发现,认为卡夫卡之所以会在小说中写到这点,应该是源于他对清朝补服的了解。罗教授结合清代补子的各种图案(补服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作出了深入探究和解读。

罗教授在讲座尾声处抛出的这个具有学科前沿性的创新点,让本就兴味盎然的线上听众更为振奋。大家纷纷踊跃提问,发表感言。罗教授对各个提问耐心热情地给予解答,线上会场气氛热烈非凡。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位听众参与,讲座时长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本活动受到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资助。

/文:蒋书琦

德国文化研究所、德国学研究所

2021年12月20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