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际知名学者张隆溪教授“亚里士多德《诗学》与比较文学研究”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徐于晴   发布时间:2022-03-21


2022318日下午,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32场在线上顺利举行。本场讲座同时作为pre-conference talk为“跨越·比较·汇通: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高端论坛”拉开了序幕。讲座邀请到了国际知名学者、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张隆溪院士为主讲人。张隆溪教授围绕着精心选择的题目“亚里士多德《诗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展开了精彩的讲解,并通过线上对话与师生们进行交流。本场讲座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文学》杂志主编、北外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金莉教授应邀主持。


讲座主题展示


主讲人张隆溪教授是北京大学硕士、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北大、哈佛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现任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他2009年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获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2019年当选为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张教授长期以来专注于东西方跨文化研究,以中英文发表二十多部专著和多篇学术论文,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张隆溪教授首先介绍了亚里士多德《诗学》这部非常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流传情况。这部著作在古希腊几乎不为人所知,在中世纪则有阿拉伯世界的学者对其进行评论。直到十三世纪,欧洲方才有了对亚里士多德的再发现,其理性主义哲学反映在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等宗教著作中。而《诗学》的发现还要再晚一些。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评论家Lodovico Castelvitro从《诗学》的相关论述中阐发出了“三一律”,即戏剧行动要在一天之内、一个地点,人物性格也要同一,从而对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和评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张隆溪教授由此出发,回顾了“三一律”对英国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评论界造成的压力,讲述了约翰逊博士等英国评论家从“自然”的角度对“三一律”的反驳如何确立了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

张隆溪教授主讲


金莉教授主持


张隆溪教授继而从近代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再发现回到《诗学》本身对文学理论的探究。《诗学》研究诗的规律是以史诗和悲剧作为例子,其理论探究基于具体的现象。亚里士多德认为,诗和历史的区别在于历史只讲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诗依据必然律和可能性进行创作,讲述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哲理性、规律性。张隆溪教授就此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路对于我们进行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经历了20世纪60-90年代的理论热潮之后,不谈作品、空谈理论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弊病。而在如今的“后理论时代”,文学研究更应该回到文学性本身、从具体的文学作品来讨论理论问题。张教授以前辈学者钱锺书、西方学者奥尔巴赫的治学方法为典范,又以中西方文学中对爱情忠诚主题的不同表现为例证,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具体现象来分析普遍规律。张隆溪教授最后指出,《诗学》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做法既是文艺研究的范例,也为文学研究,包括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示,我们应该既要认识文学理论之重要,又要避免空谈理论,只有通过具体的文本证据,理论的论证才有普遍性和说服力。


文本例证展示


主持人金莉教授对张隆溪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进行了专业的评论与总结。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提问。其中,张隆溪教授与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探讨了“莎士比亚和弥尔顿对亚里士多德之接受的对照”问题,与北京大学黄必康教授探讨了“中外文学互译中的忠实度”问题,与浙江大学沈弘教授探讨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与当代悲剧创作”问题。此外,张隆溪教授还就同学们提出的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在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世界文学研究中的普世性主题的考察、奥古斯丁与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差异等问题做出了详尽的解答。本场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来自校内外的近1500

师生在线参与,师生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深受启迪。讲座在线上观众的热情留言中圆满结束。


线上讲座合影


王瑞雪 文/张炼 图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