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子衿讲座”第14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2-10-17

2022年10月14日下午,“子衿讲座”第14期活动在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的题目为“Neurocognition of Social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主讲人是日本东北大学的Hyeonjeong Jeong(郑嫣婷)教授。本次讲座共吸引海内外70多名老师学生的参与。

郑教授以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出发,介绍二者的学习机制并没有根本的不同,而是在学习的环境、条件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上存在显著不同。郑教授提出第二语言的社会学习理论框架,她认为第二语言可以像母语一样从社会交往和现实互动中获得提升,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可以运用知觉整合、空间视觉以及其他感觉信息,在现实生活或模拟的现实生活环境中提升学习效果。郑教授根据儿童和成人语言学习环境的关键维度,总结出在第二语言的社会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为:(1)社会互动;(2)具身认知;(3)多模态的学习与记忆加工。

图1 第二语言的社会学习理论 (Li & Jeong, 2020

郑教授通过介绍最近几年其团队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系列研究,向我们展示社会互动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大脑机制。在第一项研究中,郑教授对比第二语言进行的直接访谈与半直接访谈的大脑激活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在第二语言的直接访谈中,右侧颞上叶区的大脑活动与韵律和语调特征的处理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直接访谈比半直接访谈更能激发出平衡和多样化的交际能力。

图2 实时互动的二语直接访谈与对视频进行的半直接访谈 (Jeong et al., 2011)

在第二项研究中,郑教授对比了翻译学习和社交情景学习第二语言单词的大脑激活差异。研究发现与翻译学习相比,社交学习时双侧颞上沟、后颞中回和右侧顶叶下小叶的激活程度更高。郑教授推断,社会学习可以加强第二语言形式与语义表征的联系。

在第三项研究中,郑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对于第二语言社会学习与情绪感知的最新研究。在该研究中郑教授探索不同程度的第二语言社会互动经历如何影响第二语言情绪词汇的感知,该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参与第二语言社会互动越多,他们在处理第二语言情感词汇时激活的与情感相关的大脑区域就越多。

最后郑教授针对第二语言学习较难获得丰富的社会学习环境,讨论了利用现实增强技术实现数字语言学习(Digital language learning),为社会学习提供学习环境的可能性。

郑教授的讲座内容精彩,参与此次交流的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了各自关心的研究问题,也获得了郑教授的详细回复和建议。最后,本期讲座在同学老师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文 余杭燕

子衿学社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