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下午,“用声音抵达人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培训讲座在东六-227教室圆满落幕。浙江传媒学院傅婷玉老师应邀为外国语学院讲好中国故事宣讲团成员及浙江大学国际组织精英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精班”)学员带来精彩报告。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杨丹旎老师,浙江大学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基地陈立影老师出席活动。宣讲团成员杨楠担任主持人。

傅老师用热情洋溢、掷地有声的话语,带同学们走入声音的世界,从讲什么、用什么讲、怎么讲等方面为同学们进一步提高宣讲水平,锤炼宣讲本领指明了方向。

讲座伊始,傅老师抛出问题:如何在宏观时代背景之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细节?如何用故事唤起共情,用语言传递信念?
傅老师以许渊冲先生的经历为例,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特色,要将宣讲的趣味性与理论价值有机结合。宣讲并不是理论和思想的填鸭式灌输,需要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
基于这一点,老师指出,一方面,“我的故事就是中国故事”,宣讲内容需以小见大,扎根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引发听众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要选好切入角度与主体,站在听众的角度选取宣讲要点,同时注重文稿的创意性,激发听众兴趣。
随后,傅老师以红“传”宣讲团优秀案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视频片段引出第二个答案:讲好中国故事是一次声音情感的抵达,要学会利用声音的力量进行真挚的外化表达。“动于衷,形于声”,要求宣讲者以理解为基础,以声音语言为载体,同时结合视频、情景剧等形式,增加宣讲的趣味性、丰富性,传递真挚情感。
最后,傅老师传授了播音主持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声音的使用技巧,使同学们受益匪浅。第一,声挂前颚,以令声音听起来更立体、集中。第二,注重语言节奏的轻重疾徐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以令声音更有魅力。第三,赋予语言温度,进行暖声表达、情感叙述,以令语言更有感染力。第四,依据自身特点调整语言风格,以令语言更完美。
在互动环节中,宣讲团代表文俪霏、杨谨闻同学进行模拟宣讲,傅婷玉老师给予针对性指导,相信宣讲团成员将结合今天所学,不断精进打磨党课,为大家带来更加精彩的宣讲。


本场讲座为同学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益指导和激励,期待更多新时代青年学子能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在世界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文字| 刘子微 刘心雨
图片| 吴易唯
排版| 李晨萱
责任编辑| 杨丹旎 林梓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