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情感研究”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2-11-13

      119日晚,董氏文史哲青年学术沙龙“语言与教育”系列活动第1期讲座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5-201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数字化时代的教师情感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董艳教授担任主讲人。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主办,青年教师练斐博士主持讲座。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媛教授以及外国语学院本、硕、博学生共同参与活动。



讲座伊始,董艳教授便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你的理想是什么?大家纷纷发言,董教授也分享了自己最近的“理想”——炸好油饼。2020年疫情期间,隔离在家的董教授选择通过炸油饼的方式来自我排遣。然而即便是有了食谱,在炸油饼的过程中仍旧遇到了各种问题,最后结果不尽人意,于是又产生了新的烦恼。通过这一生动的例子,董教授告诉大家,情感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而且许多事情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行为主体才能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炸油饼”这个案例接近生活,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接下来,董教授谈到了当今时代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数字化转型。董教授指出,尤其是疫情爆发以来,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智能导学、人机共教等理念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成为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新的发展方向。外语教师需要向数据分析师、活动组织者和资源制作者等角色转变。然而,有些教育者仍然不能摆脱传统“教授式”教学的影响,忽视常态化线上教学带来的改变,产生“技术负担”,进而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可见,数字化转型蕴含机遇与挑战,需要我们关注研究。



随后,董教授通过梳理一系列实证研究,向我们展示了教师情感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字时代如何影响教师的情感。所谓情感,指的是情绪的本质,具有深刻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时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关于教师的情感研究逐渐兴起。时至今日,人们通过研究发现,数字时代会对教师的弹性、情绪调节、幸福感等情感维度产生影响。

      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教师,应如何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在报告尾声,董教授向大家介绍了“项目教学法”(PBL),指出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与协调人。董教授最后通过折纸飞机的实践,让大家充分体会到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提问互动环节后,李媛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对董艳教授的报告作出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不断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同时做到积极拥抱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教师,则应当实现科教融合、教研互促,还应做到发自内心地喜欢学生。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座圆满结束。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

20221112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