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虹通过云端带来“教材建设与翻译人才培养——以《理解当代中国:汉法翻译教程》编写为例”专题辅导报告。本次报告会是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坊和“三进”虚拟教研室系列讲座之一,吸引了我校和来自南京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180余位教师参加。报告会由我院法语所史烨婷副教授主持。

刘云虹教授是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南京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外指委法语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报告中,她阐述了翻译学科在当下外语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翻译的历史使命,指出随着国家和社会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翻译人才培养、翻译课程教学面临新的挑战,翻译类教材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为突出。为此,教育部、中宣部牵头组织了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理解当代中国:汉法翻译教程》教材正是在此背景下编写完成。她重点就该套教材的定位、编写理念与教材特点、教材使用基本原则和课堂教学中的教材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辅导报告后,与会教师们就该套教材如何与现有课程更为有机地融合使用、教师如何提升使用该套教材的能力、教师在使用该套教材时如何掌握教学难度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帮助教师更为清晰地定位该套教材、用好该套教材,切实发挥第一课堂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高层次国际化外语人才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