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张琳娜译审“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专题讲座顺利举办

发布者:高晓洁   发布时间:2022-12-14


为持续推进“三进”工作,提升“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在课程中的使用成效,20221213日上午10,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多语种基层教学组织、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特别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俄文翻译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张琳娜译审,在腾讯云端给外院师生带来了“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坊和“三进”虚拟教研室系列讲座之一,吸引了我校和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辽宁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参加。讲座由我院俄语所袁淼叙副教授主持。

讲座开始前,袁淼叙介绍了组织本次讲座的初衷:学习并领悟党代会报告中重要概念表述的外文译法,不仅在于提高翻译技能,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然要求。张琳娜在讲座中首先阐述了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的内容和功能,她强调,领导人著作、重要文献的外译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和宝贵经验,有助于建设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党和国家良好的国际形象、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她介绍了我国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的模式和流程,特别指出中外专家合作翻译、多部门协调联动等机制对于外译的高效、精准具有重大意义。她细致地说明了外译的每一步流程,强调流程的科学严谨、层层把关确保了最终译文既贴合中文原文,又符合外文习惯,呈现出越来越高的可读性和可传播性。在良好机制、科学流程的推动下,我国建设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湛、外语水平优异的对外译介团队,在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后,张琳娜从近音异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等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生动的例子,分享了她在翻译实践中的思考和总结。她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 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会赋予词汇不同的文化伴随意义和修辞色彩。俄语和汉语差别巨大,尤其在多义词、成语、近义词等难点上,译者需要首先深刻理解中文原文的含义,在翻译时尽力摆脱母语思维的先入为主,深入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化解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最后,张琳娜表示,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对外翻译也具有一般翻译活动的普遍共性,因此,对语言转换、语言逻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必不可少。但同时,重要文献的外译也具有其特殊性,文本上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政治性的特点,工作规范上有着严格的保密要求、工作模式上强调团队意识、工作态度上鼓励开放批判。讲座结束后,张琳娜回答了师生的提问,为大家介绍了外译实践中外国专家的深入参与和交流合作,推荐了学习中央文献译文的途径和平台,并分享了对工具书使用的观点。

本次讲座是俄语专业必修课“俄语翻译理论与实践”“俄语阅读与写作”“高级俄语”课程的补充内容之一,为授课教师将“理解当代中国”俄语系列教材与现有课程内容的融合提供了启发。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多语种基层教学组织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2022年12月14日


/高玉婷

                                                             /袁淼叙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