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其他

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2023年第5期:“领航前沿讲座”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3-04-23

4月20日,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办的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2023年第5期“领航前沿讲座”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成功举办。《现代语言季刊》(A&HCI)前主编、美国华盛顿大学马歇尔·布朗(Marshall Brown)教授以“善与美的自由:解读雪莱的《西风颂》与《致云雀》”为题作精彩讲座。讲座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杨革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硕博学生及其他院校师生共同参与。

讲座中,布朗教授解析了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珀西·雪莱在诗歌《西风颂》(“Ode to the Westwind”)和《致云雀》(“To the Skylark”)中表达的浪漫主义诗学主张,结合雪莱的《诗辩》(A Defenseof Poetry)指出,相较于济慈强调情感与想象、但仍为“理性思考”留有一席之地的诗歌创作理论,雪莱则是将诗歌与“理性”(reason)彻底隔绝,认为诗歌的流动不会、也不应受人为控制。诗歌恣意生长的灵感与具有燎原之势的情感赋予其生命力,当理性的创作开始时,诗歌旋即失去了灵魂。随后,布朗教授将雪莱的《致云雀》与济慈的《夜莺颂》(“Ode to the Nightingale”)相对比,阐释了雪莱诗歌的蓬勃生命力:与济慈在黑暗中聆听夜莺的啼啭有所不同,雪莱始终高仰着头,追逐云雀高飞的姿态,直至其消失在云端。雪莱诗中的云雀是可触及的,而非神秘不可见的存在,能够给予诗人即时的喜悦(immediate ecstasy);而济慈则以其“消极感受力(negative capability)”将夜莺与自然之不确定、神秘结合,渲染忧伤的氛围,突出对自我的回溯(reflection and permanence)。雪莱在诗中多次使用“我们”(we),这是他对世界发出的呼喊,而济慈则以“我”(I)为中心,表现了对“自我顿悟”的追寻。

在对《西风颂》的解析中,布朗教授指出诗歌结合了十四行诗、古希腊颂诗以及但丁宗教诗的格律。诗中大量使用否定与近否定词,并非为表现消极、神秘、忧伤等浪漫主义诗歌主题,而是为反衬西风之摧枯拉朽之势。布朗教授以“自然”为线索,将《西风颂》前三节串联,指出雪莱以“超自然—自然之事物—自然之科学现象”三种维度,描绘了西风过境和自然变化,但在最后两节由自然转向诗人自身:孩童成年后,韧性与朝气随之消弭,现实成为桎梏,希冀挣脱束缚,追寻自由、幸福和生之意义。诗歌结尾处,诗人吹响预言的号角(prophetic trumpet),宣布人类崭新的未来业已到来,结合时代,此处可与法国大革命相照应。

在讨论环节,杨革新教授进一步指出,浪漫主义一以贯之的主题是追求真善美,但不同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表达略有不同,研究这些诗歌时,应善于比较,以小见大,从宏观中抓住微观,亦能由微观发现大世界。

本次讲座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资助,特此鸣谢。

 “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是以浙江大学的主校区紫金港校区为主场命名的国际大讲坛,旨在为从事人文研究,尤其是为从事文学研究的国内外广大学者群体,提供一个探讨新理论、寻找新方法、传播新思想、交流新信息的跨学科国际交流平台。作为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基础建设的一部分,“紫金港跨学科国际讲坛”将按类别、分系列推送国内外一流学术成果,开展前沿研究学术活动。讲坛将分为国际一流水准的“领航前沿讲座”,国际一流成果的“领航成果推送”,面向青年学者的“领航跨学科论坛”和面向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群体的“大学生领航论坛”四种主要类型开展学术活动。


文、图:吕霜宁/孙雨禾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23年4月22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