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其他

美国UIUC闫逊副教授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3-06-19

6月14日下午,来自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的闫逊副教授应邀在东5一楼青荷咖啡吧为外国语学院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Disfluency doesn’t happen in isolation: The benefits of ‘contextualizing’ fluency in predicting oral language proficiency”的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闵尚超教授主持。


闫老师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不仅是UIUC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师教育以及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副教授,也是贝克曼高级科学技术研究所(Beckm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教职成员。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Language Testing, TESOL Quarterly, Assessing Writing, System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等顶尖期刊上。此外,他还是TESOL Quarterly的简要研究报告栏目的共同主编。

讲座伊始,闫老师通过六个生动的口语样例向大家展示了仅仅依靠统计停顿次数来评价考生口语流利度的局限性,并以此引出了“口语非流利度”(speech disfluency)这一话题。在这场讲座中,闫老师围绕该话题,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分享了他们团队最近的三项研究。

首先,闫老师团队开展了一项元分析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语速(speed)、篇幅和长度(amount & duration)、中断(breakdown)和修正(repair)这四个衡量流利度的指标与语言能力之间的相关程度依次加强,并且这种相关关系几乎不受测试任务、考生群体和学习情境的影响。同时,闫老师指出,对于同一个考生而言,语速特征相对稳定,但如何中断和修正的处理方式却因人而异。此外,闫老师对未来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接着,闫老师分享了他们团队通过自建雅思口语语料库,标注语料进行聚类分析的过程,从更为微观的维度分析总结出了四种常见的口语非流利特征:(1)发言简短而流利;(2)发言长度适中,但包含较多有声停顿和一些重述;(3)发言长度适中,但包含较多无声停顿和一些重述;(4)发言持续时间长,但不够流利。闫老师强调,一个人的口语能力强弱主要体现在进行简短且流利发言的能力上。

闫老师分享的第三项研究则是从更加宏观的层面探究不同口语能力的考生在不同口语任务类别上体现的“非流利型式和组合特征”(disfluency patterns and profiles)。闫老师指出,考生口语的非流利特征可能存在聚类效应,不同考生可能呈现不同的非流利型式和组合特征,且同一考生在面对不同的任务时的非流利型式也会有所不同。此外,他还强调不同的非流利特征是口语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之一。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与闫老师进行了深度学术交流。同学们和教师们纷纷就讲座中遇到的困惑以及目前研究中遇到的难题等向闫老师请教,闫老师耐心细致地一一进行解答,并与前来参加讲座的师生亲切交流科研经验和心得。

最后,主持人闵尚超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闫老师的远道而来表示感谢。

闫老师深入浅出、富于洞见的学术讲座开拓了我院师生的研究视野,激发了师生的研究兴趣,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



/图 沈吉利/王燕心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语言能力发展与评估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