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外国语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顺利举行

发布者:张凌   发布时间:2023-10-30

金风送爽,天阔云舒,20231027日,外国语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东5-201举行。会议特邀嘉宾、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或团队成员、学院各专业/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及执行负责人、省级及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学院师生等共计60余人参会。会议旨在为学院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经验分享的平台,聚焦“国金课”建设,邀请专家传经送宝、建言献智,以期为学院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提供强有力指导。会议由学院本科教学副院长赵佳主持。

  

会议伊始,赵佳简要介绍了我院前两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情况,她希望学院全体教师藉此机会,拓宽思路、汲取经验、蓄能增智,以省级一流或校级一流课程为基础,及早准备、精谋细研,争取在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中有所斩获、有所突破。


会议特邀嘉宾、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钦铭从国家前两批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情况切入,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全国五类一流课程认定数、各类课程建设的目的与重难点、后续申请的可突破类型等概况信息,并以其任课程负责人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为例,围绕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实践体系、课程考核和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核心内容,从课程目标、教学团队、课程建设及应用、课程特色与创新、课程建设计划等维度和大家分享了申报书撰写的心得。他强调申报书撰写要集文字简洁、设计系统、逻辑一致、特色鲜明于一体,充分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随后,学院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或团队成员,特邀嘉宾张克俊分别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经验。《英语文学名著精读》课程负责人高奋指出十分钟说课设计是确定课程质量的关键,要将其放在优先位置,通过突出要点、展现证据等方式形成多维冲击,提升课程辨识度,同时,要努力将教学问题转变为学科研究问题,形成中西对话、教研相长的特色,以提高课程的前沿性、科学性与影响力。

《跟我说俄语(1)》课程团队成员薛冉冉从课程建设三阶段入手,重点向大家介绍了课程建设前期的准备与调研情况,通过深入分析全国小语种课程开设及优劣势等情况,精准定位浙大俄语课程并将俄罗斯文化与艺术嵌入通识课程教授,从而获得全国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

《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方富民从“以人为本、多元创新”角度介绍了“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学目标、“五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名师荟萃、教材建设卓有成效、教学科研互促互进及育人成效卓越显著是推动优质课程建设的有效抓手,为课程发挥全国示范引领作用夯实了基础。

特邀嘉宾、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系主任张克俊以《设计思维与创新设计》课程为例,从“设计引领、科技驱动、持续创新”三个关键词出发,分享了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的申报经验、必备要素与个人思考,他表示,总结凝练课程核心理念是成功的前提,遵循核心理念、解决痛点、创新方式、教学成效的路径设计课程,充分提升学生参与度,将多种教学方法、模式融通融合,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是高质量金课必备的要素。

《英语口译》课程负责人梁君英以“课程理念与路径”为题,选取多个教学实际案例,生动阐释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环节与课程目标“全球胜任力培养”有机互融的实现方式及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映射关系,其巧妙的设计思路引人赞叹,她充分肯定了凝练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用最擅长的方式用心、用情投入教学。

特邀嘉宾、本科生院教务处教学培养办公室副主任袁银霞就我校前两轮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整体情况和与会人员做了交流。她以申报的具体要求与条款为例,向大家介绍了申报时应注意的要点、否决条件和可打磨的细节等,并给大家提供了许多可操作的宝贵建议与意见。

 

本次会议内容充实、议程紧凑,主讲嘉宾极富价值的经验呈现让人受益匪浅,与会人员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增强意识、明确重点,为我院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有效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助力。


外国语学院本科与继续教育科

20231029日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