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上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所举行了主题为“包法利主义与女性主义”的讲座。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参与。
讲座伊始,主持人史烨婷老师对主讲人乔瓦尼·多托利(Giovanni Dotoli)进行了介绍。他是著名的法语文学研究者,出版和发表了大量专著、文章和随笔,涉及16世纪至20世纪的法国文学和文化、地中海地区法语文学、魁北克文学等。
之后,多托利先生开始主题讲座。首先,他简要介绍了《包法利夫人》这一法国经典小说,并为同学们提供了几种不同的阅读视角。他强调福楼拜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参考了大量科学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细致的风俗研究,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创作是对巴尔扎克创作的继承和发展。接着,多托利教授分析了“包法利主义”这一表达的内涵。他认为要理解它的内涵需注意小说主人公爱玛的两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她观看世界的目光,一个是她对阅读的热爱。爱玛总是以一种充满诗意的目光去观看世界,她总是沉浸于想象的文学世界。不同于其他研究者,多托利教授认为“包法利主义”这一表达具有积极意义,指试图逃离现实与世俗的困境与羁绊,对梦与理想世界的追求。在多托利教授看来,爱玛是女性主义的先驱形象,反映了女性的境遇与追求。这一小说肇始于象征主义的危机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病态,预言了现代性的开端。此外,爱玛不仅是一个女性形象,而且是人类普遍命运的一种象征,即对理想和不可能的追求。在讲座期间,多托利教授还通过波德莱尔的诗歌《恶之花》,尼采的著作,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对“包法利主义”及爱玛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他尤其指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一种“新包法利主义”,即一种对生活不满足的状态,一种对想象的沉迷,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具有一种积极的意义。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与多托利教授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包括《包法利夫人》中的情感与理智、小说的悲观主义倾向、梦幻与脆弱性等问题。多托利先生称赞了同学们善于思考,提出的问题具有深度,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回答。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顺利结束。
法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