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促进中法诗歌和文化交流,丰富中国法国文学翻译和研究,2023年11月10日晚,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法德文学和思想研究平台、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共同主办了“中法诗歌之夜——暨乔瓦尼·多托利(Giovanni Dotoli)诗歌交流会”。活动特邀著名法意双语诗人、意大利巴里大学法国文学教授、前副校长乔瓦尼·多托利携他的新书《史诗》前来分享他的法语诗歌创作、研究和翻译之路。在杭的诗人朋友们、法语文学的翻译家和研究者、出版社的同仁们齐聚一堂,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自己对法国诗歌的体会,畅想中法诗歌交流和出版的愿景。
本次活动特邀嘉宾多托利教授曾获法国学术界棕榈叶司令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法兰西文学院大奖等荣誉。任芝加哥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卡利亚里大学及阿图瓦大学(阿拉斯校区)客座教授。为意大利国际作协成员,法国国际作协管理委员会成员。他创办并主编多种丛书和杂志。作为法意双语诗人,他共出版了五部诗集,包括三卷本法语诗集《我,生活》和两卷本意大利语诗集《巅峰玫瑰》。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多次斩获国际大奖,包括“莫利纳洛奖”、“欧洲桑戈尔奖”和“丹特奖”等。
本次诗歌交流会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赵佳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于梦洋担任翻译。赵佳教授通过一系列照片生动展示了多托利先生饱满而卓越的诗人形象。她着重介绍了多托利新近被译成中文的诗集《史诗》(L’Épopée)。这部诗集由30首诗歌组成,以对自然、人类和诗歌的颂赞为主题,同时表达了对宇宙原初动力的敬意。诗集中的插图由意大利著名画家米歇尔·达米亚尼(Michele Damiani)创作,是对诗歌本身的完美阐释,为阅读者带来了更为愉悦的阅读体验。这部诗集由青年法语翻译家、浙江大学讲师赵苓岑博士翻译成中文。
多托利对主办方和中国诗友的热情表示感谢,他认为此次活动能够有力推动中法两国的诗歌合作。他强调,诗歌在当今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复杂的局势下,唯有诗歌能够联合人类的力量,唯有诗歌能够解答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诗歌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诗人肩负着解释世界的伟大责任。多托利诗集《史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类远行和人类命运的理解。多托利教授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交流盛会,将丰富中法诗歌交流、推动中国诗歌走向国际。
嘉宾对谈环节共分为三个主题,与会诗人、翻译家和出版界的专家对多托利诗作、法语诗歌创作、中法诗歌交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第一组对谈以“当代法语诗歌的创作与翻译”为主题。诗人、法语文学翻译家树才认为法国诗歌有两条发展线,一是以维庸为代表的以野性为特点的诗人,二是以七星诗社为代表的追求崇高优美的学院派诗人。树才认为多托利以其崇高的精神追求可以被归类为后者。诗人、作家、评论家涂国文总结了欧洲诗人的七个共性,包括个性化的创造力、内省的精神、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民族情怀、哲学意味、对语言的重视以及感官的交汇,并对多托利诗歌做了详细的解读。青年法语文学翻译家赵苓岑以《包法利夫人》和《堂吉诃德》为例,讨论了陌生性和外生性在翻译多托利作品中的体现。她强调这两部文学经典虽未直接写入多托利的作品,却可以在其作品中找到诗人与两位作家对语言共同的迷恋,和一种对别处生活的追求。
第二组对谈邀请多位著名诗人分享了法语诗歌阅读的体会。诗人、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委会副主任梁晓明谈到法国诗歌对中国诗歌成长的影响,强调了法语诗歌对他们的启示和滋养。诗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自亮则深入讨论了多托利诗歌与哲学的关系。他将他的诗歌视为一种内心的迁徙,同时也是对哲学的阐释。他将诗歌视为哲学的另一个自我。诗人余刚关注多托利诗集的半圆形结构,与爱琴海的形状相互呼应。
第三组对谈围绕“中法诗歌的出版与交流”进行。诗人、《浙江诗人》主编天界探讨了诗歌杂志如何促进中法文学的交流。诗人、《星河》丛刊主编骆苡提到了诗歌如何通过多媒介的形式丰富其传播形式。浙江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经理张琛表达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积极合作、为中法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持的愿望。
此次诗歌交流会不仅展现了诗歌的魅力,也拉近了中法两国诗人的心灵距离,促进了中法诗歌与文化的交流,为未来的合作和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法语所
文/袁祉欣
图/纯真年代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