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2023英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3-12-12

1210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联合主办的“2023英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高端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等国内外诸多高校的8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线上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副主任孙艳萍副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佳教授致开幕辞。赵佳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组织机构与发展成就,认为此次会议体现了外国文学研究的中西融通视野,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外国文学研究的良好机遇,并预祝本次“云上论道”取得圆满成功。

(孙艳萍副教授)

(赵佳教授)


论坛上半场的主旨发言人是美国新奥尔良大学钱兆明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陶家俊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剑教授担任特邀主持人。

      钱兆明教授以李安根据加拿大同名小说改编的三维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为例,展现21世纪现代主义电影的跨越与创新。他将现代主义思潮在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显现与复出为起点,指出现代主义的精神标志就是创新。电影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在新世纪必须实现再创新。钱兆明教授认为,李安《少年派》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用云计算虚拟技术、数码特效、建模软件等高科技开拓新空间,用眼神、梦魇、幻觉、潜意识等展演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用多种媒体、多种文化的跨越探索多元开放性。媒体层面,电影可以作为跨音乐、美术、摄影、舞蹈、小说、戏剧的多媒体艺术,《少年派》中惊悚音乐、动画片段与小说情节、电影戏剧的跨越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文化层面,《少年派》跨越了美国、加拿大、印度、中国四种文化,真正体现了东西对话、东西跨越。而主题层面,《少年派》的主人公在跨越时空的同时,也完成了从男孩到男子汉的成长跨越。钱兆明教授的讲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高度概括了21世纪现代主义的共同特点,为当代语境下的跨媒介、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钱兆明教授)

      陶家俊教授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探赜中国古典气韵论对英国现代主义美学家罗杰·弗莱性灵美学思想的影响。他重溯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发生过程,强调彼时东学西渐的重要影响,指出弗莱以文物鉴评为依托、以美学话语融合创新为目标,对谢赫的“气韵生动”观念进行接受与再阐释,将中国古典气韵论与西方形式主义美学糅合发展为性灵美学。他以弗莱的多篇中国古典艺术鉴评为考察中心,揭示弗莱深层的美学思考及其历时演变轨迹,最终基于《最后的讲稿》将其性灵美学浓缩为“性灵”和“生命力”两个核心观念和六层多义构架,并用于比较分析世界六大古文明的艺术精神和特质。总结而言,弗莱的性灵美学既涵盖中国古典气韵论的核心要义,又葆有西方现代各派美学、心理学尤其是形式主义美学观念(有意味的形式、审美情感)的深刻烙印,以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审美为三维,统摄艺术家的精神生命、艺术品的自足生命和审美鉴赏中的审美情感,以艺术家内在精神生命的外化溢射和感知还原为双向生成结构。陶家俊教授对弗莱性灵美学思想的发掘,既是对西方学者“形式主义美学传承论”的回应,极大丰富了弗莱的美学思想内涵,又凸显了20世纪初以来中国古典艺术对弗莱美学、英国现代主义的影响,为从比较文明视角研究世界文学和艺术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陶家俊教授)

      张剑教授对两位教授的主旨发言做了精彩点评。他指出,两位专家的发言都突出了西方现代主义从东方文化中汲取的营养,这种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很好地发挥了中国学者的本土优势。他强调,钱兆明教授的研究致力于探讨西方现代派作家和中国的关系,挖掘出十分充沛的一手档案资料,促进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接受,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陶家俊教授则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与中国的关系这一重点研究,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国文化对英美现代派的启发意义。张剑教授还提到,19世纪浪漫派与中国的关系也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并呼吁广大学者继续深耕这块学术沃土。

(张剑教授)

论坛下半场的主旨发言人是南京师范大学杨莉馨教授和浙江大学高奋教授,清华大学曹莉教授担任特邀主持人。

      杨莉馨教授聚焦于利顿·斯特拉齐戏剧《天子》的中国想象,阐释“布鲁姆斯伯里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批判。她首先介绍了斯特拉齐的中国情愫和他的唯一一部中国剧《天子》:这部戏剧既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王室西逃等历史事件,又虚构了构成情节主体的宫廷政变和与史实多有不符的人物角色,反映了斯特拉齐的跨文化误读。她认为,这部戏剧折射出的是20世纪早期英国知识精英群体对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中国热”的借用与改造,斯特拉齐及其他现代主义者将怀旧情绪与对另一空间、另一文明的重构相结合,借助于想象与欧美崇尚功利主义、市侩哲学、进步冲动与享乐追求等为目的的现代精神格格不入的古老中国,实现了对中国遗产的重塑,背后隐含的是对欧洲启蒙时代以来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进步”话语的质疑和批判。杨莉馨教授的报告表明,斯特拉齐笔下的中国作为遥远的东方文明的代表,是欧洲文明的“他者”,亦是可以为欧洲反思自身提供启示的形象,表达了“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现代主义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思与批判,传递了“布鲁姆斯伯里人”真诚的文化批判立场、社会改革理想与美学追求。

(杨莉馨教授)

      高奋教授以中国诗学范畴作为参照,阐发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雅各的房间》中所体现的“虚实相生”技法。她首先剖析了中国诗学范畴“虚实相生”的内涵,“实”即直观之象,“虚”即想象之意,以实引虚,以虚明实,可达“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伍尔夫吸收英国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借鉴古希腊戏剧非个性化叙事模式和中国虚实相生作品,在形式上采用遗貌取神的虚化模式,在立意上弱化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强化生命精神的表现,创立了虚实相生的现代主义小说原创形式。高奋教授认为,《雅各的房间》主要运用了四种虚实相生技法:第一,用“声音”突显生命性情,发挥以形写意、传递情感的作用。第二,用“内外聚焦”表现心身合一的生命整体,将“外在观感”与“内在审视”交融,完成对雅各的内在统一性的建构。第三,以“物象并置”表现生命诗意,将动态的形与静态的神并置,实践道通为一的诗意升华。第四,以“意象”揭示生命本质,将个体生命与自然意象相比照,昭示对命运的透彻感悟。高奋教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论析了伍尔夫小说创作中形与神、外与内、动与静、象与意的交融,展示了其虚化外部现实、表现人类心灵的虚实相生本质,与中国诗学形成了跨时代、跨文明的对话。

(高奋教授)

      曹莉教授对两位教授的主旨发言做了精彩点评。她认为,杨莉馨教授的报告揭示了跨文化阅读、阐释和文学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文化碰撞问题,西方作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误读实则反映了其自身对于西方现代文明危机的焦虑、批判和反思;但与此同时,也要意识到西方作家对“他者”文化的矛盾立场,警惕其东方主义视角和西方优越感。她指出,高奋教授坚持致力于中西诗学比较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与国内比较文学学者所提出的“共同诗学”观点暗合互应,对于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曹莉教授)


在问答环节,与会专家学者与四位主旨发言人进行了热烈互动。四位专家就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与利维斯集团的阶级差异、中国诗学的重要观点和流派、“气韵生动”的概念阐释、中西美学中的诗画分野问题、“中国热”对欧洲现代主义的重塑、中华文化的话语体系与知识谱系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听众受益匪浅。

      论坛闭幕式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何辉斌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高奋致闭幕辞。高奋教授总结道,本次会议的四位主旨发言学者聚焦英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戏剧和小说,在中西融通的视域中探索并阐明中西文艺创作在理念意蕴、形式技法上的碰撞、交融和创新,展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视域、方法和境界,充分体现了独特性和重要性。她归纳了本次会议的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和而不同”,四位学者研究视角和对象虽不同,核心理念却一致,推崇多样性的统一;二是“知行合一”,坚持文艺理论源自文艺创作经验、并升华文艺表现形式的理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性、不可分割性;三是“博观”,运用跨学科、跨文化的多元研究模式,既是影视、美学、文学、艺术的,又是科学、社会、文化、哲学的。她最后强调,本次会议的重要性还在于搭建了一个稳定的学术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从中西融通视野出发解读欧美文学理论、研究中外文学文化关系。整整一个上午的会议,大家沉浸其间,享受了一场中西跨越的饕餮盛宴。此次高端论坛圆满结束!

(何辉斌教授)

(线上合影)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主义研究中心近年来已召开数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推进具有中西融通视域的欧美文学研究。研究中心举办的学术会议包括:中国首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学术研讨会(2009)、第三届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新时代美国文学与中国——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十九届年会(2018)、2020欧美现代主义高端论坛、2021欧美现代主义高端论坛、2022西方文学与中国文化高端论坛等。本次高端论坛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联合主办,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外国文学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研究。

 

 

 

 

/图张鹏飞

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代主义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