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第24讲暨“子衿讲座”第55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4-02-29

 2024年2月26日上午,浙江大学董氏文史哲学术沙龙“中德文学交流史话”系列讲座第24期暨“子衿讲座”系列第55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远方的迷魅:从歌德到特洛亚诺夫的德语文学中的全球史景观”为主题,主讲人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主任李双志教授。该讲座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刘永强副教授主持,德语学科带头人李媛教授、“百人计划”青年研究员庄玮博士和德语专业的部分本科、硕士和博士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李双志教授的讲座从“Fernweh”这一概念出发,讲述了文学世界对于“远方”的追求和向往。在对“远方”的追求中,西方世界出现了对世界各种各样的想象。随着西方殖民体系的发展,这种想象逐渐与现实交融,各个文明之间展现出差异与认同,世界图景不断变化和发展。

接下来,李双志教授介绍了Sebastian Conrad提出的全球史观念。Conrad在其著作What is global history当中强调世界的互动和联通,要从全球的视角研究历史。李教授指出,这种全球史观并不是指以全球通史的形式研究历史,而是要在全球背景下研究某一地区的历史,强调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甚至与全球的关联。

在介绍历史学中的全球史观念后,李教授详细解读了歌德的“世界文学”愿景。歌德在1827年的日记中提出了“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的概念。在由歌德担任主编的集刊Ueber Kunst und Altertum中收录了波斯、塞尔维亚、英国和中国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在各国文学的浸润中,歌德追求“精神上的商贸往来”,即文学上的互通有无。李教授提到,歌德阅读了中国小说《花笺记》,并在其诗歌中表达了对于中国的美好想象和向往。随后,李教授带领大家一同阅读了歌德“Buch des Sängers”“Buch Hafis”“Chinesisch-deutsche Jahres- und Tageszeiten”等诗歌选段,探讨歌德在诗中表达的对中国文化的向往。

在德语文学界中,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影响深远,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有不少作家受到歌德影响,展现出对全球观念的思考。李双志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保加利亚裔德语作家Ilija Trojanow及其著作《收藏世界的人》(Der Weltensammler)和《一千零一晨》(Tausend und ein Morgen),展示了一种逆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流动性与文化多声调。在小说《收藏世界的人》中,Trojanow用写作探索全球版图的历史起源,并通过多语调叙事的方式同时展现西方和东方视角。在新近发表的小说《一千零一晨》中,Trojanow戏仿《一千零一夜》,通过准科幻小说的探险故事为历史中沉默的大多数发声,反抗历史中的不公与压迫。

李双志老师在细致丰富的讲解中追踪十九世纪以来德语文学中的全球史景观,展现了文学构造全球景象的能动效应。讲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激起了在座师生的讨论热情。主持人刘永强老师和德语学科带头人李媛教授都对讲座做出高度评价。李媛教授还结合近年来德语学科的新发展,就全球史的视角和观念及其对区域国别学的启发等展开讨论。

前来聆听讲座的庄玮老师和德语专业的同学分别从德国移民文学、全球气候危机、人类世、故乡主题等角度和议题跟李双志教授进行热烈讨论。现场氛围热烈,大家皆表示受益匪浅。最后,讲座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顺利结束。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子衿学社

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学研究所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