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作为批评理论的伦理批评:2024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论坛”在菲律宾成功举办

发布者:朱美洁   发布时间:2024-05-13

2024年5月1日至3日,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研究生院、Kritika Kultura(A&HCI)杂志编辑部、UNITAS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作为批评理论的伦理批评:2024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论坛”在菲律宾马尼拉成功举办。会议旨在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展望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未来发展,推动中国特色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来自中国、菲律宾、韩国、美国等高校的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杨革新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做大会主旨发言。



大会开幕式由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副校长Isaias Antonio D. Tiongco主持并致开幕词。在致辞中,他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和话语体系,由中国学者聂珍钊于2004年正式提出,二十年来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广泛传播,备受赞誉。随后,UNITAS杂志主编Maria Luisa T. Reyes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并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对于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她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讨论,进一步加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拓展与国际融合。



在主旨发言环节,聂珍钊教授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为题作报告。聂教授从概念、批评对象、理论基础、理论架构、伦理选择与伦理身份关系、文学批评核心、批评话语体系、批评目的八方面对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进行解析。聂教授指出,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认识文学的伦理本质和教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阅读、理解、分析和阐释文学的批评理论与方法。以自然选择为基础,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出伦理选择理论,建构以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环境、自由意志、理性意志等术语为核心的批评话语体系。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运用,AI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类型诞生了。AI文学的诞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有关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内容、作者与作品、阅读与传播、理论与批评等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并有可能导致传统的文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文学理论及批评的重构。为此,文学伦理学批评致力于借鉴和吸收包括伦理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术语创新带动话语体系创新,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探索建构适用于AI时代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杨革新教授以“阅读伦理:人工智能时代的再思考”为题作报告。杨教授指出,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文学理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AIGC作为“新兴作家”,对文学传统中诸如“作者身份”“创造力”“真实性”等观念发起挑战。与此同时,读者角色也得到全新定义,读者逐渐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文本意义的主动创造者。杨教授强调,AI技术的出现不仅打破了人类作者的垄断地位,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诸要素之间互动的伦理框架。阅读伦理作为这一变革中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阅读伦理要求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承担伦理责任和进行道德考量,实现文学与社会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阅读伦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文本和阐释方式的变化。当今学者应关注人类作者和读者的角色演变,重视机器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贡献,以确保读者、作者与文本间对话在挑战中重焕生机。

随后,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Leonard Harris教授以“倡导美学:反对刻板印象”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野下,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文学与艺术的价值,并以此倡导多元美学,反对刻板印象束缚。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是对文学作品道德内涵的探讨,更是对人类文明进程中道德选择和伦理表达的深入反思。

韩国庆熙大学全球人文技术中心主任Alex Taek-Gwang Lee教授在题为“写作何以训练大脑”的报告中分析了大脑运动与文学创造之间的关联。他指出,大脑物质的机械表征只能记录已发生的事情,而文学可以预见尚未发生的事情。由于文学创作构成大脑可塑性运动部分,因此写作不仅是一种表现,还能推动并扩展语言和想象力极限,对大脑功能训练起到积极作用。

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创意写作和文学研究中心主任Cristina Pantoja-Hidalgo教授在题为“文学实践和研究还有未来吗?”的报告中指出,文学之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不可忽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各国学者应积极寻找新途径、采取新策略,以促进文学发展,确保文学在未来仍占有独特地位、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澳门大学英文系助理教授Jeremy De Chavez以“文学研究中的情感”为题,聚焦殖民主义如何改变国家文化面貌、经济和政治等,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愤怒、恐惧、抑郁等负面情感,突出强调情感对未来建构的重要作用。

大会共设四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伦理身份与刻板印象”“伦理身份与文学多元化发展”“文学伦理学批评关键术语:伦理选择”和“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跨学科研究”展开讨论。来自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文学院和神学·宗教研究中心、菲律宾迪利曼大学人文学院、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人文学院、韩国庆熙大学全球人文技术中心、澳门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分别作报告并交流。

在大会闭幕式上,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副校长Cheryl R. Peralta、圣托马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Micheal Anthony C. Vasco、圣托马斯大学艺术与文学院院长、菲律宾社区发展协会秘书Melanie D. Turingan分别致辞。他们一致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独特视角,更在探索人性道德和彰显社会价值方面展现了卓越智慧。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文学伦理学批评关注人性,追求真理,倡导道德,致力于理论创新与拓展,切实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各国文明互鉴。

最后,大会由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聂珍钊教授和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Maria Luisa T. Reyes教授共同宣布成立“菲律宾伦理、文学和文化批评协会”(Ethical,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ELCCAP)。作为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的分会之一,该协会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际传播和发展,为扩大了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凸显中国理论在国际学界的引领地位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活动受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西方伦理批评文献的整理、翻译与研究”【项目批号:19ZDA292】资助,特此鸣谢。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2024510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