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乘风计划暨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鹏辈学堂第二期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6个就业方向的朋辈校友相聚一堂,面向本科同学从学业规划、职业发展与工作体会等方面分享了心得。
杨佳铭,东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就职于东京ZS Associates International, Inc.。杨学长介绍了日本的工作环境、求职事项及在求职过程中对行业、公司、文化的选择时应有的思考。学长将日本职场的印象概括为“透明性”和“可预测性”,并从个人性格、劳动报酬等方面介绍了赴日入职的可行性。
张琳琪,阿里巴巴钉钉总裁业务助理分享了做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化基础设施服务的工作内容。结合在阿里工作的体会,介绍了阿里“互信、简约、公平、开放”的公司文化,传达出阿里“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公司理念。
龚雅奇,全额奖学金就读于耶鲁大学商学院硕士课程,分享了本科时期进行的跨专业选择与耶鲁大学的课程设置、生活体验。在跨专业选择方面,学姐首先提出思考,即“为什么选择跨学科学习”,而后说明“不论是基于兴趣还是职业考虑,本质都是要掌握适于自己的可转移性技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迭代自身知识与对自我进行版本更新是更长期的事情,要重视持续学习、持续迭代的能力”。
赵恩莹,直博至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分享了自己的跨专业保研历程。学姐的跨专业意向缘起于高考前对心理学的情有独钟,接着在大一、大二开始选修心理学相关课程并尝试SRTP,在大二暑假联系老师、入组学习,大三上继续在组里学习并开始探索“语言学+心理学”的科研尝试,在大三下积极参与科研实践。这些积累为自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焦雨菲,升学至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从科研经历的角度回顾了如何一步步确定科研志向,运用科研实践、毕业论文、研究计划书等来提升学术水平。在学业规划与留学申请方面,学姐首先强调要“好好学日语”,而后提出“主动阅读意向大学的募集要项”以确认自己需要准备哪些材料以及这些材料都有什么要求,认为“最重要的是N1和研究计划书”。董润高远,升学至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研究科。学长指出“听力、朗读、复习”的重要性,提出“将日语学习融入生活”的学习方法。关于保研、出国还是就业,学长分享了他在歧路中所作的选择,并对各种方向介绍了相应的准备方案与决策要点。
杨吴双,入选国家部委,基于保密原则在可分享的范围内分享了她在学校了解到的考录宣讲会、外交训练营、前辈分享会等活动,而后在专业能力的提高上认为可以从“三大能力”和“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三大能力”指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四个方面”则包含努力提高学业成绩、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注重平时积累、保持身体锻炼。
鹏辈们的经历恰好可以与本科一至三年级的同学们的人生道路相对应。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将对同学们产生不同的启发,激励他们追寻自己伟大的前程,在追光的路上成为光。
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文/图 钟镇涛,李海琪
审核 李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