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第一届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招生·毕业去向研讨会在我院举行

发布者:高晓洁   发布时间:2024-09-24



2024922日历时一天,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承办的第一届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招生·毕业去向研讨会,通过腾讯会议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目的在于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体包括本科招生、毕业生去向、专业优势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等议题。本次研讨会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负责人,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以及明好教育小语种培训学校的校长作为发言人,当日共汇聚了近200人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分为上下午共四场议程,共同探讨了日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合影留念


922日上午830分,众多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同为日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之路贡献智慧。会议伊始,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阿莉塔老师对参会的专家学者们致以诚挚问候并一同合影留念,为研讨会拉开帷幕。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佳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赵佳教授致开幕辞。赵佳教授介绍了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以及外语人才培养情况,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建好一流本科专业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赵佳教授指出,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推动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是每一位外语人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次研讨会对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招生·毕业去向的探讨体现出的正是外语人的责任与担当。她期盼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推动日语专业从招生入口到毕业出口的新路径建设,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第一场议程

主持人:胡文海·浙江大学

发言人:王奕红·南京大学/丁莉·北京大学/刘佳琦·复旦大学


上午展开的第一场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的胡文海老师主持,依次以由南京大学王奕红老师、北京大学丁莉老师、复旦大学刘佳琦老师进行发言。


南京大学·王奕红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王奕红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国家级一流日语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她介绍了南京大学日语系学科设置、近五年的本科招生人数及方式,以及近五年的本科生毕业去向,其中毕业去向总体呈现出境内外升学、多元化就业的趋势。王奕红教授还谈到需要结合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打破统计标准、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最后,在日语专业面临优化升级、交叉融合的挑战与机遇中,王奕红教授结合新文科的发展背景,提出了立足翻译,拓展多元化、多样化学科模式的新思路,将翻译衍生出的成果融入教学,从翻译的方法论视角构建日本研究,探索日语专业优化的合理路径。


北京大学·丁莉


曾获得“关根奖”“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专著奖”等奖项的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系主任丁莉教授,全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日语学科的发展历史、人员结构,通过具体的数字分享了近六年的本科招生情况、转进转出日语专业的人数以及近五年的本科毕业去向。在北京大学日语本科生毕业去向当中,具有升学趋势明显的特点,此外,毕业生进入体制内与进入民营企业的比例几乎持平,自由职业和未就业的比例有所增加,体现出就业灵活性增加,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谈到如何满足社会对高端外语人才的需要,对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等日语专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时,丁老师通过分享三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以及毕业去向,强调了“外语+(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外语+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外国语言文学类高层次人才”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复旦大学·刘佳琦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外文学院日文系副主任,上海市浦江人才,复旦大学卓学人才刘佳琦老师,结合复旦大学日语专业的建设情况,介绍了复旦大学近四年的本科招生情况,其中保送生人数占比居多。接着刘老师对复旦大学“2+X”培养模式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在交叉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近五年的复旦日语系本科生就业率达96%,具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最后刘老师谈到人工智能的冲击是包括日语专业在内的人文学科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并介绍了复旦大学今年开展的AI与语言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内容建设的成果。



浙江大学·胡文海


在三位老师发言后,胡文海老师在分场总结中说道:三位老师对于日语专业发展建议的发言内容具有很多启示性,引人深思。日语教师应立足日本研究,坚持日本研究的主体性,多维度、多元化地拓展学科的可能性;切实教授学生知识、技能,启发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最后,还应当正确认识到AI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正确合理地使用AI技术,寻求AI与外语学习、工作的平衡。


第二场议程

主持人:李雅旬·浙江大学

发言人:王新新·南开大学/严元·浙江明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上午展开的第二场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的李雅旬老师主持,依次由南开大学日语系负责人王新新教授以及浙江明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长严元老师分享。



南开大学·王新新


现任南开大学日语系副系主任,分管本科教育教学和国际交流工作的王新新教授,一直从事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的科研和教学,在大江健三郎文学研究上成果突出。她在介绍南开大学日语专业本科招生现状、师资力量、课程体系、双学位项目以及毕业生就业去向等信息的基础上,着重分享了南开日语从FAS(非通用语专业与人文社科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到FSE(关键语种与理工类专业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和尝试,展示了在外语专业边缘化的背景下,培养专业研究型、创新实践型、高端复合型拔尖人才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的可能性,为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浙江明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严元


浙江明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严元校长,分享了该公司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服务模式、师资团队、定期举办教研会议等信息,强调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通过组织实习、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培养同样重要。


浙江大学·李雅旬


两位老师分别从综合类985高校和民办企业的角度,围绕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之后,李雅旬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归纳道: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越来越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打造,除了日语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选修经济、国际贸易、法律、信息技术等方向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



第三场议程

主持人:刘莹·浙江大学

发言人:吴玲·浙江外国语学院/孙立春·杭州师范大学


经过简单的午休时间,会议于下午2时准时继续。下午展开的第三场会议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刘莹老师主持,由浙江外国语学院吴玲教授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孙立春教授发言。


浙江外国语学院·吴玲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吴玲教授从招生情况、就业情况、特色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列出了清晰的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日语专业招生形势做了预测,并结合目前的就业率,就招生政策的改进以及鼓励就业的方法等话题进行了分享。吴老师提到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推出“日语+跨境电商”的特色培养方向以及为了适应就业问题而实施的“取消‘日语+师范’”“新增‘日语+区域国别’”等措施,体现了该校对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趋势的敏锐把握,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深思。


杭州师范大学·孙立春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人才、杭州市外文学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孙立春教授从新的视角,基于地方师范大学的特点,详细介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师资力量以及市、校两级资助情况,进一步加深了与会者对该校科研平台实力和国际化水平的了解。此外,孙老师还以坦诚而接地气的态度,深入分析了学校招生人员受到网络等方面影响以及疫情前后就业率和升学率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促进就业是各高校都十分重视的民生工作,鼓励高校点对点推动学生就业,积极承担提高就业率的社会责任。


浙江大学·刘莹


两位老师立足于地方高校的视角,实实在在地为大家介绍了浙江省内日语专业学生的“进出口”问题,即招生(进口)和毕业就业(出口)的问题。本场议程的主持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所的刘莹老师在总结中也指出,两位老师提到的问题是各大高校多多少少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各大高校应当致力于提高追求卓越的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场议程

主持人:李文超·浙江大学

发言人:徐园·中国人民大学/阿莉塔·浙江大学


本次会议的最后一场议题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所的李文超老师主持,发言人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负责人徐园老师以及浙江大学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阿莉塔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徐园


徐园老师生动地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日语专业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其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别是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套餐、涉外法制双学位以及全球治理与国际事务实验班等的情况。专业为学生搭建了非常丰富的第二课堂竞赛平台、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与第四课堂对外交流。从毕业生的去向可以看出,人大日语专业的学生对于日语专业的认同感十分强烈,这为各大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经验。


浙江大学·阿莉塔


首批浙江大学基础研究人才、日本殖民地文化会会员、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阿莉塔老师,深刻剖析了日语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了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浙大外国语学院采取的措施之一“本科双学位招生”的新策略,并结合近五年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去向的详细统计分析数据,提出了应该加强对日语专业学生在入口(考入)、过程培养(加强专业课知识的含金量教育)、出口(就业)三方面紧要关口进行严格把关和加大有效培养力度的见解,充分认识到日语专业在近年转型期间面临的困境和应重视的问题,引起会与人员的共鸣。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毕业生·方艺潼


同时,阿莉塔老师还分享了董润高远、龚雅奇、范恺轩、方艺潼四位日语专业毕业生的优秀案例,其中特别邀请方艺潼同学在会上做了经验分享。方同学于大二学年由工科背景的专业转入日语专业,虽然一开始经历了基础薄弱的困难,但是经过努力,最终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至本校日语专业就读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了浙江大学出版社担任日语学术图书编辑。其经验为日语专业的同学们提供了一条道路,展示了日语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以及整个学科的活力。


浙江大学·李文超


徐园老师和阿莉塔老师对于日语专业的深刻剖析,为专业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本次议程主持人李文超老师在总结时提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国际高等教育界对语言专业进行了调整。美国,韩国,澳大利亚,荷兰等一些高校取消了所有的或者说是部分的外语专业。有一些高校则通过开设双学位或者是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来实现专业的转型。来自中国外文局2022年的报告显示,对于外语能力没有要求或者是基本要求的行业,占到了42%,这不得不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日语专业如今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闭幕词

发言人:阿莉塔·浙江大学


在经过了上午下午共四场议程,历时一天的热烈讨论后,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承办的首届“第一届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招生·毕业去向研讨会”落下帷幕,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阿莉塔老师致闭幕词。


浙江大学·阿莉塔


本次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招生·毕业去向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著名7所高校的日语专业负责人,以及浙江明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校长作为发言人,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深入探讨了招生策略、毕业生去向、专业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困境等重要议题。与会者分享了各高校近五年来本科招生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各自日语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剖析了当前日语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分享了成功的人才培养案例,在此基础上共同展望了未来中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阿莉塔老师指出,本次会议最大的特点在于“接地气”的内容和务实高效的形式,各位老师作为日语专业的同行,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干货满满。尽管本次会议给予发言者准备的时间有些仓促,然而各位专业负责人仍然克服了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任务,充分体现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对此作为主办方的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积极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日语同仁、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主办方提出了在未来,各大高校能够继续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日语专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发展的美好愿景!



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

2024923


文:杨铁宁·夏甲

图:杨铁宁·夏甲

审稿修改:阿莉塔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