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二届咨政服务能力建设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成功举办。来自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徐宝敏副院长致辞、张慧玉副院长主持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宝敏致开幕辞,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慧玉教授主持。徐宝敏代表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智库建设,浙江大学的智库建设在此背景下走过了十余年。浙江大学做智库研究恰逢其时,我校智库研究有基础、有平台、有队伍建设,智库成果构成了学以咨政的基础。他进一步指出,智库问题就是“学科+安全”问题,对于外国语学院来说就是语言安全、文化交流安全问题,争夺国际话语权、把中国学者的学术观点传播出去是外语人的重要使命。最后,徐宝敏副院长感谢外国语学院对智库工作的分担,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6位专家作主旨报告,报告立足现实、聚焦问题、思想深邃,引起了广泛共鸣。报告分别由浙江大学外国学院滕琳长聘副教授、庄玮长聘副教授和练斐老师主持。
东北师范大学彭爽教授以《数字智能时代国家语言智慧治理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研究》为题作主旨发言,探讨了国家政策导向、技术创新驱动的国家语言治理背景,国家语言治理的内涵、外延和国家语言治理的三大重点领域,以及数字智能时代国家语言监测模型、国家语言治理评估模型、国家语言治理预警模型的构建,进一步讨论了国家语言智慧治理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架构和内容设计。
主旨报告:彭爽教授、谢贵平教授
主持人:滕琳长聘副教授
浙江大学谢贵平教授以《关于外语类教师从事智库研究的几点思考》为题,结合自身智库研究经验,就外语类教师如何立足于自身外语优势和良好国际视野,进行“外语+”交叉学科研究,以拓展研究领域,兼顾一些相关议题的智库研究,并通过决策咨询报告文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提出了撰写咨询报告的八个思考维度,详细讲解了撰写规范要求和评判标准。最后他结合具体案例,为外语教师从事智库研究提供了参考。
国防科技大学马晓雷教授以《强国建设视角下的语言学科咨政服务能力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马晓雷教授指出,在强国建设重大需求中凝练学理问题,以高质量学科成果推动强国建设,是语言学科建设高水平咨政服务能力的关键。他对语言助力强国建设的供给主体、供给内容、助力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需求侧与供给侧相融合的语言助力强国模型,对提升语言学科咨政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参考。
主旨报告:马晓雷教授、李媛教授
主持人:庄玮长聘副教授
浙江大学李媛教授以《跨界融合:从外语教学研究到资政报告撰写》为题,分享了自己逐步走上咨询报告撰写道路的经历和经验。李媛教授通过具体案例,讲述其基于语言学及目的语文化研究领域的背景,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将外语研究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她指出,外语研究者们需要了解学术论文与咨政报告的异同,同时建立自己的专业体系,拥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并且具备国际视野。
浙江大学辛越优副研究员以《浅谈学术研究与智库研究的异同及其成果相互转化》为题作主旨发言,指出智库研究对于党和政府而言,基本上就等同于“调查研究”,是以操作化为导向的政策阐释、以“出点子”为目标的献计献策、以战略性为追求的深度研究。他归纳了智库研究的“六性”与“六原则”,进一步指出学术研究和智库研究之间的不容割裂的依存关系,并以具体文稿为案例进行剖析,指出两者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一体推动。
(主旨报告:辛越优教授、李佳教授
主持人:练斐老师)
浙江大学李佳副教授以《如何尝试教学、科研、智库、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为题,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分享。李佳副教授认为,教师科研和日常积累是基础,教学牵动的智库研究要求快、准、新、实,科研日常中的成果转换要求深、精、专。她还提出了科研和智库育人三阶段:资料数据搜集查阅要速度、要全面、要前沿;资料整理和调查研究要逻辑、要专业、要审慎;观点构架要重心、要交流、要专业。最后她指出教学和科研是智库成果的源泉,智库研究对研究生培养的价值不可低估,智库是融合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平台。
本次论坛圆满结束。各位专家无私真挚的分享,为外语研究者们进行智库研究打开大门、拨开迷雾,启示外语研究者们要真正地学以咨政、以学咨政。
文:杜雨涵
审核:科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