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讲座丨从俳句到现代诗:高桥睦郎×田原 诗歌对谈纪实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5-03-27

3月24日下午,由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主办的“从俳句到现代诗”专题讲座在东五教学楼102青荷吧顺利举行。活动邀请了日本当代著名诗人高桥睦郎与旅日诗人、翻译家田原,由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刘莹老师主持,围绕日本俳句与现代诗的历史变迁、文化交融与语言创新展开精彩对谈。两位诗人以深刻的诗歌剖析与真挚的分享,为到场的同学和老师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与文化的诗歌盛宴。

诗人介绍

高桥睦郎Takahashi Mutsuo1937~,日本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批评家,生于福冈县北九州市,毕业于福冈教育大学文学部。21岁出版处女诗集《米诺托,我的公牛》,此后创作丰硕,涵盖诗集、短歌俳句集、长篇小说、舞台剧本、随笔评论等多种文学体裁,部分作品被译为多国语言并在欧美出版。因其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2000年获紫绶褒章勋章,曾荣获读卖文学奖、高见顺诗歌奖、蛇笏俳句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其诗风兼具传统与现代特质,在诗歌秩序与写作方法上不断创新,成为战后日本现代诗的重要代表人物。

田原,旅日诗人、日本文学博士、翻译家,1965年生于河南漯河,1990年代初赴日留学,现为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出版汉语、日语诗集十余册,代表作包括《梦的标点一一田原年代诗选》《田原诗集》《岸的诞生》《石头的记忆》等,曾荣获中国、日本、美国等多项诗歌奖项。其诗作跨越文化与语言界限,致力于在中日文化交流与诗歌创作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诗人对谈

讲座伊始,田原教授以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对日本奈良、平安时代文学的深远影响,指出日本古典诗歌中“歌(和歌)、句(俳句)、诗(唐诗)”三种诗歌形式中,俳句最具简练之美与思想深度。尽管俳句遵循五七五的固定形式和季语要求,仍以其高度凝练的表现力,深受全球诗人和读者的喜爱,甚至对西方现代诗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桥睦郎先生指出1889年由森鸥外主导翻译的《於母影》,以及1905年上田敏翻译的《海潮音》推动了日本新诗体的发展,森鸥外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仅是日本近代小说的奠基者,更是日本近代诗歌发展的关键推手。他将欧洲先进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方法引入日本,极大地丰富了日本诗歌的表现形式。高桥先生还指出,现代诗的诞生不仅是形式上的革新,更是对语言本质与诗歌原点的追问与回归。正如他在创作中所追求的那样,如何在继承古典文学精髓的同时,回应现代社会与个体存在的复杂性,始终是日本现代诗创作的重要命题。

诗歌朗诵

讲座尾声,高桥睦郎先生与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的胡文海老师共同朗诵了高桥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旅する血》(《旅行的血》)。带领到场师生沉浸于语言的音韵与意境的流转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旅する血》经田原教授翻译后在中国诗坛反响热烈,其深邃的主题与鲜明的个体意识,跨越了文化与语言的边界,激发了中日诗歌爱好者的共鸣。诗歌朗诵环节使本次讲座达到了高潮,在场师生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之旅,感受到诗歌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力量与情感共鸣。

此次“从俳句到现代诗”专题讲座不仅是一场关于诗歌的学术对话,更是一次深刻的人文交流。正如高桥睦郎先生所言:“诗歌无国界,它既是个人心灵的独白,也是时代精神的回响。”而田原教授则希望通过这样的对话,能让更多人关注日本诗歌的发展脉络,理解诗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表达。

未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化研究所将继续举办更多高水平文化交流活动,搭建学术与文化交融的平台,推动中日文学与诗歌的深入对话与理解。

文案|杨铁宁 丁奕臻

照片|杨铁宁 丁奕臻 夏甲

审校刘莹 胡文海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