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浙江大学子衿讲座第103期顺利举行

发布者:刘芳   发布时间:2025-10-27

20251023日,浙江大学子衿讲座第103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外语学院子衿学社、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讲座主题为“文学作为国际政治的一个场域: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文学关系史”,主讲人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林精华教授,与谈人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新宇教授,主持人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刘永强教授。

1刘永强教授主持会议

讲座伊始,林教授从自身学术实践出发,分享了对比较文学研究的独到见解。他提出,专业读者的使命在于透过文本,捕捉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原生态”。林教授进一步指出,文学的核心价值,正在于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种历史本真状态的独特路径。

紧接着,林教授带领在场听众追溯了英俄早期接触的源头,并着重指出一个重要事件:十八世纪初,欧陆东西两端几乎同时诞生了两个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强大实体,即沙俄转变为俄罗斯帝国,以及英格兰与苏格兰联合成大不列颠。与此同时,林教授特别强调了彼得一世在1697-1698年对英格兰的访问,指出这次访问主要目的是学习造船与航海技术。此行极大地激发了帝俄对英格兰的兴致,并大力推行面向欧洲的开放政策,意图汲取先进文明。两大帝国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十六世纪以来英俄之间零星的交往状态。随着英国对俄国市场的商业兴趣日益增长,系统研究俄国语言与文化的需求开始萌芽,这为后世的“斯拉夫学”奠定了基础。而俄国则视英国为现代文明的典范,积极引进其文学、科技与思想,试图通过文化输入加速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2林精华教授讲座中风采

讲座第二部分,林教授告诉听众,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重塑了欧洲秩序。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加速全球殖民,成为日不落帝国,而俄国也意外跃升为欧洲列强之一。自此,两国在从高加索、印度到中国西藏与东北亚的广阔地带,展开了被称为“大博弈”的殖民争夺。竞争的加剧,使得文化交往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了解对手成为战胜对手的前提。林教授指出,18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强化了欧洲恐俄症态势,促成英国此后加大翻译俄罗斯文学力度和加快创建学院斯拉夫学科,默许甚至鼓励流亡伦敦的俄侨反俄媒体活动,以便更深刻地把握这个全球战略的对手;与此同时,自认为日益强大起来的俄罗斯帝国,加大引进英国文学艺术力度,但不是为了要接纳英国民主制度、市场经济和社会治理体系,而是要了解作为对手的英国,同时提升自身文学能力,促成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在俄国勃兴,但也引发争论。此外,林教授还列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卡拉姆津旅行归来后,寓居莫斯科,创办并编辑《莫斯科杂志》,这部《一位俄罗斯旅行家信札》就在期刊上连载。英国在1803年通过德文转译了该书,并更名为《从莫斯科到普鲁士、德意志、瑞典、法兰西和英格兰之旅》,这一细节正是英国试图了解这个新贵强国的早期例证。

在讲座第三部分,林教授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颠覆旧世界秩序的催化剂。俄国爆发革命,苏维埃政权宣告成立,这彻底扭转了英俄关系的基调。苏俄将大英帝国定性为万恶的殖民主义代表,而英国则视苏联为危险的革命输出者。在此背景下,两国长期以来旧有的文化交往模式宣告终结。

本次讲座吸引了大量来自英语系、俄语系、德语系和中文系的师生,现场座无虚席。林教授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深入浅出的讲座激起了在座师生的讨论热情。郝田虎教授、陈新宇教授、龙瑜宬教授、刘永强教授以及在场的本科及研究生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现场讨论氛围空前热烈,同学们皆表示受益匪浅。

3英语系、俄语系、德语系和中文系师生积极参会


文/图:陈子轩/褚天宇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子衿学社、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