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动态

系所动态

德国学研究所召开以“专业思想教育和个人发展规划”为主题的学生大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0-09-14

2010910,正值第26个教师节之际,在东6-227的德国学研究所学生大会上,外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与来自各个年级的同学们一起,就学科定位、专业思想、学业规划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进行了交流。


         
首先,校副秘书长、德国学研究所所长范捷平教授对时代发展赋予Germanistik(德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新定义进行了阐释。


        
人才是21世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随着中国在经济层面取得的不断进步,社会对素质型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人才标准的变化,无疑对将成为社会人才资源的大学生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范老师谈到大学生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技能,掌握硬实力,同时更要注重对自己软实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竞争力。具体对学习Germanistik的学生来说,着眼于语言的学习,学会德语听说读写是基础,是根本,但绝不是唯一和全部,不能就此止步不前,而是要善于充分利用德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平台,提高自己的软实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浙江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范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的语言加文学模式到新型德国学的改革。“德国学”力求通过面向未来的、与国际接轨的交叉型课程设置,在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之余更致力于对胸怀宽广,具有文化涵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批判反思精神及创造性思维人才的培养。组成德语专业培养方案的四大模块:新型德语语言文学媒体模块,德语国家问题研究模块,经济管理跨文化交际模块,教学论方法论模块,无疑是为传统外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是在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人才培养软硬实力相结合的目标而努力的成果。学习一门外语(德语)并利用这门外语认识、理解、分析和批判国外(德国)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融合沉淀的知识,而这一切都带着我们的中国视角,如此一来,真正体现了学贯中西,格物致知,软硬实力相结合培养的深刻含义。


     
其后,由李媛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德语语言文学专业优越的发展条件。模块式课程学习、学科内交叉互动,软硬实力并举的培养方式使浙江大学的德语学科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德语专业在对外交流项目上拥有丰富资源,为德语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从柏林的洪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到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维尔茨堡大学, 从半年的交流项目到双学位以及DAAD的奖学金项目,众多的选择让德语专业的同学在德国的名校中不仅能提高语言水平,更能在跨文化的语境中利用外语优势在文化碰撞中学习、思考、发展和进步。


     
由于外语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提高,外语学习,特别是少数语种的学习和学术活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例如第四届全国德语辩论大赛将于10月在浙江大学举行。在这次交流会的最后由杜幸之老师对这次辩论比赛的准备工作以及设想做了简单的介绍。作为项目的负责老师以及浙江大学参赛选手的培训老师,杜老师表扬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辩手选拔过程中,同学们打破了年级的界限,踊跃报名,敢于展现自己的语言水平以及组织逻辑能力。从这次准备活动的开放性和挑战性来看,无论是对活动还是同学自身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次交流,从10级大学新生到进入专业学习阶段的高年级学生都更全面地了解了德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构,对所学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和认同。此外,交流会上所涉及的信息让同学们更明确了学业规划的可行性和方向,对同学们系统性地学习专业并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德国学研究所倪镘钰报道)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