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主持人何辉斌教授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简要介绍了周教授的学术研究领域和背景以及本次报告的主题,引起了大家对此次报告的进一步兴趣和期待,而周教授本人温文尔雅、平易随和的学者风范和气质更是在一开场便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周教授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中、希两个文明中,宗教性质的节庆活动对各自不同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反映。她说,宗教性质的节庆活动具体可以分为两类,公共节日和家庭祭祀。在古希腊,该类节庆活动主要以公共节日为主,不仅在文献记载的数量上居多,个人在其中的参与和表现与其社会地位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其中,不论是体育大会还是歌舞表演,所反映出的都是对公民平等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其中只有女性参加的一些特别节日还反映出两性截然对立的社会竞争关系,据此,她将希腊概括为一个平等、合作基础上的高度竞争社会。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不论是从记载的数量上还是从重要性上来看,围绕祖先崇拜而开展的家庭祭祀都占有相当的优势,其中并无明显的竞争关系或性别之间的对立,大家是在一种休息的过程中加强着家族内部之间各司其职的亲属关系,对于女性来说,其竞争意识尤其被淡化,因此,周教授将古代中国的人际关系概括为一种制度分明的和谐关系。其后,周教授还以女权主义为例,对两大文明古今之间的传承关系做了分析和说明,再次证明了其研究的基本学术理念。
在报告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还就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向周教授做了请教,对此,周教授都一一做了耐心和热情的解答。
报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结束,相信这短短一个半小时留给大家的不仅周教授本人的学者风范和对此学术课题的了解,更是对各自今后的相关比较文学研究更为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