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研

学生科研

浙江大学第八届博士生创新论坛外语学院分论坛之“揭开晚清湖南的神秘面纱”讲座成功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12-10

   

2012126晚上6点半,浙江大学第八届博士生创新论坛外语学院分论坛之“揭开晚清湖南的神秘面纱”讲座在东五201成功举行。外语学院的沈弘教授结合清末传教士拍摄的老照片,为大家讲解了晚清时期不为人知的“湖南”。本次交流会由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外语学院谭惠娟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教授在开场白中介绍了晚清湖南所处的时代背景:鸦片战争结束后的四十年间,中国的大门逐步敞开,洋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各个角落,但湖南对西方人来说仍是最神秘的内陆省之一。

接着,教授介绍了湖南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以及湖南自给封闭的状态。教授提出,这一切都促成了外国人进入湖南。

  然后,沈教授根据美国工程师柏士生1898-1899年间的实地勘测和考察为线索,带领听众们领略了洋人眼中的晚清湖南。沈教授告诉我们,柏士生以1898年清政府与美国达成的修建粤汉铁路为契机,在官府发保护下,带领勘测队深入中国内地考察。柏士生沿途记录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官场政治和见闻感受,并整理成册,书名为《一个美国工程师在中国》。

而后,教授结合柏士生关于穿越湖南之旅的记载,和大家分享了洋人照相机前的湖南。同学们从这些珍贵的照片中看到了围观洋人的好奇民众,长沙狭窄的街道,民众对闪光灯的恐惧,百姓对圣诞节的一无所知,清末官场政治的腐败,奇特的民间习俗等等。俗话说:旁观者清。作为旁观者的柏士生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感触良多。他对清末官场的腐败,中国人的排外心理,中国人的恪守祖训,中国科举考试的弊端等都唏嘘不已。

最后,教授认真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清末湖南封闭的原因,外国传教士为什么没有更早进入湖南以及当时国人为何缺乏爱国心等等。

这场学术讲座生动有趣,又不乏深意,既有跨文化角度的思考,又有对清末落后状况的反思。在场的硕士生博士生们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外语学院研究生科

         外语学院研究生会

  (图/文:郑洁、孙启红)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