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第四届话语与多元文化国际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0-30

2013102426日,第四届话语与多元文化国际会议在杭州华北饭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及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芬兰、墨西哥、巴西、马来西亚、印度、阿联酋、埃塞俄比亚、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德国、南非、博茨瓦纳、罗马利亚、日本、奥地利、斐济、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肯尼亚、新西兰、斯洛文尼亚、比利时、香港等全世界各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代表齐聚西子湖畔,围绕话语与多元文化的主题展开为期三天的讨论。

1024上午9时,会议拉开帷幕,开幕式由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主任及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所长施旭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教授和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马博森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和欢迎辞,阐释了多元文化对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意义和话语研究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表达了对国际友人到来的热烈欢迎。随后,来自意大利和俄罗斯的学者代表分别致辞,表达对大会顺利召开的祝贺以及对会务组成员的谢意。在当天的14场主旨发言中,来自南非、芬兰、埃塞俄比亚、英国、中国、罗马尼亚、美国、荷兰和中国香港的学者纷纷就文化、医疗、商务、女性问题等话语研究领域展开讨论。

1025日至26日的分组讨论中,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围绕话语研究中的文化反思与创新;话语研究中的文化概念、原则与实践;话语与和平、主权;话语与文化平等;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话语与区域发展;话语与人权问题;话语与国际商务;话语与少数民族文学和话语与性别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在中西不同学术思想、不同文化背景的对话中呈现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第四届话语与多元文化国际会议的举办,充分体现了博众家之长的民族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提出了重构话语研究的东方范式的理论,方法和问题意识。在闭幕式上,施旭教授以全面的视角对本次会议作出总结,他指出从2004年至今,参与话语与多元文化国际会议的代表,尤其是国际代表逐渐增加,这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跨文化交流的本质。此外,会议议题以及分组讨论的主题更是彰显了话语研究对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影响:不仅突显了跨学科研究的意识和理论创新,更是让学者们的目光聚集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为国家与国际发展做出实质的贡献。他同时也提出,本次会议上,多名国外学者开始从话语研究的视角关注中国的发展问题,而中国学者却鲜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话语问题的关注。因此,今后的文化话语研究,应该在深挖东方文化,从话语视角探索中国社会发展中呈现的问题的同时,关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秉承跨文化对话、对比的态度,进一步拓展话语研究的东方范式。与会的各位学者在闭幕式上也纷纷表示,本届大会为世界各国家,各地区专家学者和话语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为重构话语研究的东方范式创造了契机,是一次成功的学术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话语与多元文化研究所

赵丹彤/

2013.10.26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