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研

学生科研

浙江大学第十届博士生创新论坛外语学院分论坛之“语言与认知”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18

 

1214日上午,浙江大学第十届博士生创新论坛外语学院系列分论坛之“语言与认知”学术研讨会在紫金港校区东五-201(中)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语言学研究所张建理教授、外语教学研究所王小潞教授为现场评委。会议由外语学院研博会主席团成员敬应奇主持,外语学院博士生黄彬瑶、项名建、黄蓓和马东书分别在会上作了报告,来自外院的研究生、博士生和部分访问学者等都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四位博士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和认知”当下学术前沿问题进行了探讨。

黄彬瑶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在会上,她以“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多模态呈现”为主要话题,作了题为《其言非其意: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的研究报告。她在报告中谈到,语言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非字面语言(non-literal language)、比喻性语言(figurative language)的理解则是人类认知复杂性的集中体现,它们在日常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现场主对反语认知的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

项名健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在本次研讨会上,他结合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课题,分享了题为《Debate with Zhuangzi: Fictive Interaction Blends i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的研究报告,主要从理论基础、数据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等方面对该研究做出了介绍。

黄蓓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法。她为在场同学和老师介绍了“语言主观性的分布模式及其计量”的研究,主要从“本体界定”“运作模式”“强度计量”等方面,对语言主观性进行重新定位,通过对主观性成分的分布模式加以考察,透视主观性在语言中的实现方式,通过考察不同主观性标记的互动作用,对主观性成分的搭配强度加以计量等,对语言主观性的结构实现及分布问题加以全面、系统、客观考察。

马书东博士主要研究认知语言学,其博士课题主要涉及认知语法。他在会上报告了题为《The Alignment of Bare Noun and Bare Verb Beyond Minimal Subjectivity: the Case of Frame-Copying Construction》研究,并主要在语料选择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详尽的介绍。他还提出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及解决方法,与参会学者进行交流。

报告会后,张建理教授和王小潞教授分别从学术发展前沿的角度对这些研究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深入评述,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参会的其他学生、老师等也积极表达了对四位博士报告的一些想法和自己的见解,进行了积极的问答互动,与报告人等进行了交流。最后,此次活动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本次学术论坛开阔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利于提升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保持积极、踏实的心态面对自己今后的学术生活。

 

 

外语学院研究生科

外语学院研究生会

1214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