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动态

系所动态

德国学研究所北外王炳钧教授“风景的历史建构”学术讲座圆满完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5-31

2016527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王炳钧教授做客外语学院,为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风景的历史建构”。

王炳钧教授从阿多诺的《美学理论》入手,首先阐明了对风景的感知与人走出自然、脱离自然密不可分,这是距离感、陌生化带来的结果,也是对社会失望的主体追寻的一种投射。接着,王炳钧教授又引用了西美尔的文化理论,把风景放在人对自然的异化关系中进行阐释。

    在清晰又易懂的理论梳理之后,王炳钧教授从历时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风景的由来。从中世纪等级制的宇宙观、到始于十四世纪的解读自然、观察自然的行为,人对自然的探索与对上帝的尊崇是矛盾的,而在这当中也展现出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进程。仅仅百年之后,就有神学家库萨的尼古拉等人把这种观看自然就与寻觅“隐匿的上帝”联系在一起。

王炳钧教授进一步指出,这种对观察自然的不同态度,与当时的科学和艺术也密切相关。于盛行于中世纪的意义法相比,新的透视画法为主体提供了新的观看模式,以便把观察自然纳入人类的感知秩序中去。

在讲座的最后,王炳钧教授梳理了“风景”一词的历史脉络。从早期对自然空间的指代、到十八世纪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对立关系,再到风景画生成的自然观对风景的生存和对自然的加工。王炳钧教授以英国贴近自然的、经验主义的园林风格和法国以几何图形为主的、理性主义的园林风格为例,形象地展示了风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模仿自然、超越自然再到取代自然。

王炳钧教授认为,风景是自然的审美化结果,目的是在风景中寻求自然体验,把未被征服的自然归于符合审美的秩序之下,继而才产生了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风景”的概念。在报告最后,王炳钧教授提到,在现代发展进程中,城市居住与观光风景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割,而在后现代社会中,城乡对立逐渐消解,一种新的田园与城市的杂糅已经初现端倪。

到场师生对这一新颖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思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家就文化风景与城市风情的关系、对城市风景线的理解、旅游与文化风景之间的联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文:高原  图:刘永强)

 

外国学院德国学研究所

2016.5.30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8206044

邮编:310058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866

官方微信学生会微信